|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立足农村展才华 创业路上竞风流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立足农村展才华 创业路上竞风流
【字体: 】 发布时间:2014/1/16 7:26:2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大学生村官胡宁和他的“牛倌”故事

   胡宁,一名80后的大学生村官,立足当地实际,发展奶牛养殖,虽历经艰辛坎坷,仍不失创业激情,创办成立了“安徽强农牧业有限公司”,目前,有存栏奶牛800余头,年总产值达1200多万元,有效地带动了当地120户农民脱贫致富,直、间接带动就业人数280多人,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学生“牛倌”。日前,记者慕名来到凤台县岳张集镇汤庄村,探访胡宁和他勇当“牛倌”的故事。

  扎根沃土找寻致富之路

  2008年夏季,胡宁毕业于淮南师范学院。在别的同学都希望在城里找一份稳定工作的时候,胡宁却毅然决定回乡干出一番事业。2009年初,他通过考试,被选聘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回到了家乡岳张集镇寺沟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胡宁认真学习考察,不断寻求创业机会,一心想要做点实业出来。谈及创业的初衷,胡宁说,到村以后,他了解国家一系列惠农的政策,给了像他这样的回到农村的大学生很多创业的机会,经过在当地的调研和外出到山东、江苏等地考察,并请教省农科院专家教授,最终下定决心创业,发展奶牛养殖业,带领群众走一条致富的好路子。

  艰苦创业书写励志传奇

  胡宁任职的寺沟村,紧靠张集煤矿,村里土地资源有限,自然环境不适合发展奶牛养殖这个项目。胡宁向镇里寻求帮助,通过考察协调,选址到汤庄村发展。汤庄村位于颍上、凤台两县交界处,那里玉米、大豆、水稻、红芋等资源丰富,人均土地多,生态环境好。

  说起创业之初的艰辛,最让胡宁难忘的就是筹资难。一次,一位外地客商表示愿意投资1000万元钱用于发展奶牛养殖业,并要求胡宁把办养殖场的前期手续办齐。不愿失去机会的胡宁借来6万元钱办齐了手续,但当他再找那位客商时,得到的消息却是对方已经到大城市投资了。

  筹资受挫,亲友反对,没有打消胡宁的创业追求,经过努力,他找到了几个合伙人,创办了奶牛养殖基地,第一批购进奶牛50头。此后,虽然也遇到合伙人撤资等难题,胡宁都一一克服,并于2010年成立了“安徽强农牧业有限公司”,创业之路越走越宽。

  筑梦品牌续写明日辉煌

  成立了凤台县首家奶牛养殖场,他的安徽强农牧业有限公司,已成为皖北规模最大的私人独资奶牛养殖企业。他和他的企业也获得了社会认可,赢得了一长串的荣誉。但胡宁并不安于现状,对自己未来的事业,他的心里已有了更长远的规划。

  采访中,胡宁说,他希望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走立体种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逐步建立自己的奶业品牌;依托奶牛养殖场,建一个沼气池,将奶牛的粪便转化为沼气,供本厂区和附近的村民做饭、点灯等生产、生活所需,沼渣经过加工可发展食用菌生产,也能充当种植业的肥料;进行流转土地,发展有机农作物种植,改变原有的种植和生产模式,优化农作物的品质;创办一个食用菌种植基地和建一所农民工技能培训学校,帮助输送、转移富余劳动力就业,带动更多农民共同致富……

(通讯员 宋道勇 记者 李东华)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