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三无老人”冯素珍从去年6月至今瘫痪在病床,却得到淮南多名志愿者及爱心人士的倾力相助——“社会姥姥”病中感受浓浓亲情
发生在家住田家庵区廉租房居乐小区“三无”老人冯素珍身上的感人故事,早报曾于2012年及2013年做过多篇报道。冯素珍虽然没有儿女,却得到了淮南多名志愿者的倾力相助,大家都称呼她“姥姥”。
与冯素珍毫无血缘关系,却20多年如一日,以“外孙女”身份倾情照顾她的金豪社居委主任陈惠娟,也因为本报的持续关注,被评为2013年6月“孝老爱亲中国好人”。
2014年1月12日,记者获悉,今年90周岁的冯素珍目前已经因病瘫痪在床,住在济民医院,而半年来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再次深深地打动记者。
日子再难也不放弃治疗
1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济民医院时,金豪社居委主任陈惠娟正在病床前给冯素珍老人喂牛奶。
“姥姥,你可知道我是谁?”陈惠娟问。“你不就是惠娟么?”冯素珍虽然现在已经对许多身边的人记忆模糊,但对陈惠娟还是熟悉得很。
“看到姥姥现在住在医院里,每天都好好的,我也放心了。”陈惠娟说,2013年2月,“姥姥”冯素珍开始生病,然后住院、出院、再住院、出院……这样反反复复几次,到了2013年6月以后,老人就渐渐下身瘫痪,不能起床了。那些日子里老人需要有人24小时陪护,而社区里的工作又很忙,陈惠娟急得连续几天发高烧,但是还得一边打着吊水一边守在冯素珍的病床前。
不仅如此,冯素珍每月的低保金和养老保险金等一共只有480元,但每月的治疗费需要3000元左右,这些经济负担让家庭并不宽裕的陈惠娟一时无所适从。
也有人劝过陈惠娟:“要不放弃治疗吧?老人家年龄大了,……”“可是我怎么能舍得呢?”陈惠娟说,那段时间她一次次地从睡梦中哭醒。
冯素珍成为“社会姥姥”
2013年6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国庆街道志愿者郭全德来看望冯素珍时,了解到了陈惠娟面临的窘况。
“冯素珍老人现在就是一位‘社会姥姥’。”郭全德二话没说,来到了多年老友、济民医院院长张士谦的办公室。同为国庆街道志愿者的张士谦了解到冯素珍的特殊情况后,随即同意将冯素珍接到济民医院病房内照顾,并免收住宿费、护理费等多项费用。
2013年6月至今,冯素珍老人一直住在济民医院病房内。冯素珍老人瘫痪在床的消息,也很快在我市志愿者之间传开。“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来自市红十字会、国庆街道、淮滨街道、田区法院的志愿者及多名社会爱心人士都相继来到医院看望冯素珍。大家每次来这儿时都不嫌脏,充满爱心地为瘫痪在床的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陈惠娟告诉记者。
“城市‘三无’老人的低保金只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支出,但在生活起居、饮食、护理等方面没人管,我们医院理应分担老人的一部分抚养责任。”张士谦的一席话令记者颇为感动。
图:陈惠娟在济民医院病床前和冯素珍(左)聊天。
(记者 张昌涛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