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都60多岁了,还是头一次见到这样奇怪的鱼”。1月11日,凤台县尚塘乡郭王村的村民联系本报记者,说:近日他们村的村民王景辉捕获了一条“怪鱼”,长的像鲤鱼,身上却顺滑无比、整片整片不长鱼鳞。
1月11日,记者见到郭王村村民王景辉捕获的这条鱼,只见该鱼长约40多厘米,脊背较黑、腹部泛黄、尾部显红,周身鱼鳞极少,摸起来滑滑的,感觉该鱼像是长了“鲤鱼的身子鲶鱼的皮,桂鱼的脊背鲸鱼的鳍”,怪怪的。
据王景辉说:这条鱼他称过,有近3斤重,鱼被捕上来后,村民们便开始谣传这是一条“妖鱼”,我们吓的不敢吃也不敢卖,就一直把它放家养着,这几天,天天都有人过来看。该村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告诉记者:他们活了半辈子还是头一回见这种鱼,以前,不仅没有见过,甚至听都没有听过谁家捕过这种鱼。他们希望记者帮助解开这个谜,不然这个春节他们也过得不安心。
记者带着该鱼的照片,请教了淮南师范学院从事过生物学研究的黄月琴老师,她告诉记者:这种鱼原产德国,表皮少鳞顺滑反光,好像镜面一样,故称“镜鲤”。德国“镜鲤”一般体形较粗壮,背部隆起,头较小,眼较大,身上鱼鳞较少,仅背鳍前端至头部有一组完整的鳞片,背鳍两侧各有一行相对称的鳞片及其他部分有少数鳞片,该鱼体色随栖息环境不同而有所变异,通常背部呈棕褐色,体侧和腹部浅黄色。
据悉,由于德国“镜鲤”鳞片少、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目前,该鱼已在我国得到了一定规模的养殖。王景辉告诉记者:这条鱼他是从村庄附近一处即将干涸的沟塘里发现的,捕上来后,他才发现该鱼是一条“怪鱼”。经过调查了解,记者发现郭王村距离茨淮新河较近,当地水产养殖户推测:这条德国“镜鲤”可能是从茨淮新河干流,逆流而上通过附近的翻水站,游过当地老港河然后进入一处沟塘,再经过一次二级抽水被带到郭王村村庄沟塘,最终长成大鱼的。
图一:捕鱼者王景辉(中)正向村民展示“怪鱼”德国镜鲤。(通讯员 刘长明摄)
图二:脊背鳞片花纹
图三:尾鳍鳞片花纹
(记者 苏国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