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社会新闻 > 7所“逸夫楼”留下在淮慈善足迹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7所“逸夫楼”留下在淮慈善足迹
【字体: 】 发布时间:2014/1/10 7:01:0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一生慈善 永久育人
7所“逸夫楼”留下在淮慈善足迹

       1月7日,香港娱乐大亨邵逸夫先生去世。虽然很多人不知道他的生平事迹,但他留下的逸夫楼,相信伴随不少人度过求学生涯,那种难舍的情感挥之不去。邵氏基金曾为淮南7所学校捐建“逸夫楼”。

     “逸夫教学楼”、“逸夫实验楼”、“逸夫图书馆”……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校园里,以“逸夫”命名的楼遍布全国各地。在淮南,有1所大学、2所中心校、2所中学和2所小学教学楼或实验楼、图书馆由邵氏基金捐资建设,分别在淮南师范学院、市七中、市二十二中、均刘小学、朱集小学、孔店中心学校,以及位于大山镇经开区的中心校。

      走进淮南七中校园大门,正对着的便是“逸夫实验楼”,不时有学生结伴上下。这座实验楼建于2012年,当年年底落成并使用。逸夫实验楼共有6层,4000多平方米,有生化实验室、机房、网络信息中心等。当时,邵逸夫先生捐资70万港币,其他由政府拨款。

      该校学生琪琪说,她在学校的第一年,就被实验楼雏型吸引,每每到实验楼里上课总是怀着敬畏和感恩之心。

      在市二十二中的逸夫楼里,教室里读书声琅琅;办公室里老师认真备课,一切都显得静谧、祥和。校长胡斌告诉记者,他对邵逸夫本人十分敬畏,对其大爱之心更是十分赞赏。

      二十二中“逸夫楼”,于2005年竣工投入使用,当时邵逸夫捐资40万港币,其他由政府拨款,陪伴了10000多名学子走过求学之路。

      淮南师范学院“逸夫图书楼”静默无语,却比任何声音更有力量。淮南师范学院“逸夫图书馆”建筑面积26870.6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7层为框架结构。总投资5284.72万元,其中邵氏基金会捐赠400万港币,安徽省政府配套资金400万元人民币,学校自筹资金4531.32万元人民币。本项目是安徽省和淮南市重点工程。2009年10月整体竣工并通过验收投入使用。

      记者来到师院“逸夫图书馆”,看到图书馆开设了报纸、期刊阅览服务、图书借阅服务、电子文献检索阅览服务、读者培训服务、个性化知识服务、自修服务等。“逸夫图书馆”的建立为学生们的学习和浏览群书提供了最佳环境。清晨和傍晚同学们坐在图书馆门外的阶梯上背书,5楼的自习室坐满了认真学习的同学,3楼的各类书库里整齐地摆放着大量书籍,供同学们使用……图书馆每天人来人往,承载着学生对书籍和知识的渴望。

     “淮南师院的经济欠缺不富余,邵逸夫先生的投资无疑对师院图书馆的建成和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每个学生都受益于他,且学校也得益于他。邵逸夫先生有着伟大的情怀,人们都应该怀念他。”淮南师范学院“逸夫图书馆”办公室的老师胡亮生感慨道。

      邵逸夫作为知名慈善家,他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投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邵逸夫长期慷慨地捐献,为两岸地区培养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受益的人们由衷地感谢他。

      图为淮南师院“逸夫图书馆”。

(记者 罗静)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