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社会新闻 > 古稀“园丁”18年一片丹心育桃李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古稀“园丁”18年一片丹心育桃李
【字体: 】 发布时间:2013/12/24 7:02:1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节衣缩食却年捐款逾万元助学
古稀“园丁”18年一片丹心育桃李

      “一生平凡,生活简单;粗茶淡饭,烟酒无缘;晚年有福,吃住不愁;做点善事,快乐自我;争取死后,一无所有”。这是一位76岁老人对今后的打算。

      老人希望自己身体健康,通过省吃俭用和合理理财来积攒更多财物帮助他人;老人希望自己过世后,悉数捐赠个人微薄的财物,用其中一半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另一半用于捐助祖国的国防事业,为国家强大尽一份心意。

      在物欲横流的当下,老人一番肺腑之言,令记者动容之余,心中不禁涌起深深的敬意。老人叫陶传辉,是潘集区教育局退休教师,曾先后在潘集区几所学校任教。12月20日,记者采访了这位老人。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近日,淮南的天气日渐寒冷,潘集区实验中学的小婷、小鑫和洋洋三位同学都收到了一份特别的冬日礼物:200元“取暖费”。

      “这三名同学的家庭都非常贫困,200元钱不多,给他们买件棉衣。”捐助三名贫困生的陶传辉老人这样告诉记者。

     “贫困不可怕,你们一定要坚持奋斗,只要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你们一定要做好人,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陶传辉老人深情地对三个孩子说。

      捐助三个学生,每人200元,共600元,这是不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呢?

     “陶传辉老人2013年向潘集区实验小学、实验中学、贺疃中心学校、架河二中、夹沟中心学校、市二十一中等多所学校多名贫困学生捐款,总金额已超过1万元。陶传辉老人从1996年开始为贫困学生捐款,一直持续至今,近些年其每年捐款金额都在1万元左右。”潘集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丁守忠告诉记者,陶传辉退休前是潘集区教育局教研室工作人员,现在他的捐款对象主要面向潘集区贫困学生。

      俯首甘为孺子牛 一片丹心育桃李

      12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陶传辉老人位于南山村的家。

      老人的一双儿女已经成家立业,喜欢安静的他一个人过着清贫生活。自己腌制的萝卜干、晒的山芋干和洗晒的花生等咸菜、杂粮堆放在客厅一角,老人说,自己弄的东西既干净卫生,吃起来有营养又节省。客厅里摆放着一张简易的方桌和五张大小不一,高低不等的凳子,老人家里没有电视机,在卧室里,除了一张床和铺盖外,别无他物。现在已经不抽烟不喝酒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早晚去散散步,闲暇时看书读报外,与他相伴的便是1981年购买的那台收音机了。

      陶传辉老人听力不大好,但是他思维敏捷,精神矍铄。老人告诉记者,他是潘集区夹沟乡人,于2000年退休于潘集区教育局教研室。1934年出生的他,家境极其贫寒。20世纪60年代,凭借坚韧的毅力和进取的精神,老人考取了本科院校。这一路走来,他得了很多人的帮助。

      1996年,当看到一些农村的孩子,因家庭贫困或其它原因而失学时,陶传辉老人想起自己小时候对学习的渴望,以及他人对自己的帮助。虽然此时的老人还背负着债务,但是他毅然决然地拿出1200元寄给了潘集区部分中心学校,资助那些面临辍学的学生。从那以后,老人一直通过书信、面对面交流和捐款捐物等方式,关心、关注、关注着农村贫困学生的成长。尤其是近些年,老人利用退休后的空闲时间,足迹遍布潘集区内中小学校,走访广大师生,先后拿出数万元现金,让近200名家庭贫困的学生得以顺利完成学业,有的学生还如愿考上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和大学。

     “一个人的追求有很多种,有人想升官,有人想发财,但是我觉得人不能仅仅为自己活着,还要为他人而活。”陶传辉老人说,在每月一次的家庭会议上,他都会给自己的后代们说这些道理。

     “我要留一点精神财富给后代!”采访结束时,陶传辉老人坚持着要送记者到楼下。挥手告别,记者永远难忘站立在寒风中,老人棉袄上那醒目的补丁,以及他无比倔强的眼神。

     陶传辉老人(左二)捐款给贫困学生。(潘集区教育局供图)

(记者 张昌涛)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