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淮南志愿服务闪耀“最美”精神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淮南志愿服务闪耀“最美”精神
【字体: 】 发布时间:2013/12/19 6:41:0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0年前的12月19日,2万余名青年亮出“青年志愿者”旗帜,标志着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正式启动。今年是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20周年,也是淮南市志愿服务工作的第20个年头。20年来,团市委组织广大青年开展志愿服务,在弘扬文明、助人为乐、培育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涌现出感人故事。

      每到冬季,都是淮南市潘集供电公司古沟供电所职工许艳军最忙碌的季节。冬季多低温雨雪天气,用电量和用电负荷却持续攀升,作为“三轮车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这几天,许艳军和同事们到乡镇村落,到田间地头,巡查线路,向村民们宣传用电安全,“马上就有大批农民工返乡,我们已经开始筹备服务返乡农民工的志愿者活动了。”像许艳军一样,这个服务队有志愿者26名,他们只是淮南4万多名志愿者中的一小部分。

      淮南志愿服务走过20年

      58岁的陈学英,做人生第一件好事是在1973年,拿到第一个月发的18.6元的工资,她捐了2元。如今,陈学英仍然活跃在志愿者服务的前沿阵地,只不过从一个人做好事,到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做好事。

      很少有人能说得清淮南什么时候有了志愿者,连做了40年“活雷锋”的陈学英也记不清。“在大家还不知道什么叫志愿者的时候,志愿者就有了。”陈学英说,战争时期,夜以继日给解放军纳鞋底的;困难时期,踊跃捐粮票的,应该就是最早的淮南志愿者吧。

      这些年,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淮南街道社区,他们或者捡拾垃圾,或者维持秩序,或者在福利院陪老人,让这个城市多了许多温暖。陈学英所在的田家庵区朝阳街道就有10000多名这样的志愿者,“大家你出一点力,我出一点力,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幸福。”

     “淮南市志愿服务工作从1993年青年志愿者行动起步,到1999年,淮南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目前已经走过20年的历程。”团市委书记、淮南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长胡林娜介绍说,有了丰厚的志愿者底蕴,淮南志愿服务这20年,每一步都铿锵有力。

      志愿服务让爱心满城

      上周,潘集供电公司“迎峰度冬及春节保供电”活动启动。活动的载体就是首批全国百个优秀志愿者服务集体、我市唯一一个国家级志愿者服务集体——潘集供电公司“三轮车志愿者服务队”。“以前,农村道路交通十分不便,电力工作者就骑着三轮车带着设备进入田间地头开展抢修和服务,获得了农民朋友们的广泛欢迎。”许艳军说,2003年,潘集供电公司筹措资金专门组建覆盖全部乡镇的“三轮车志愿者服务队”,致力于为农民朋友送去光明,为农村生产生活提供电力保障。如今,这支队伍已经成为当地农村用电保电的“守护者”,像许艳军一样的“三轮车主”正用心点亮农村的夜晚。

      徐夏是淮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大队的一名普通民警,“80后”的她非常热心志愿者活动。“高速沿线不少村民的交通意识淡薄,经常出现翻越高速、横穿高速的危险行为,直接宣传的效果不太理想,后来我们就想了一个法子,从小朋友入手。”徐夏告诉记者,高速大队的青年志愿者开展了“小手牵大手”活动,每月进一所沿线小学,在校园内张贴以卡通人物为主角的交通安全宣传海报、横幅等,以讲故事、玩游戏、播放动画教育片的形式给小学生讲述如何安全穿行马路,如何避险,乘坐超员、超速客车的危害性以及遇到紧急情况如何自救互救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联系校方,为一批成绩优秀而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发放爱心书包。除了送安全,团支部的青年民警们更注重为留守儿童送知识、送温暖。

      志愿服务让爱心满城。近年来,淮南陆续出现应急抢险救援志愿者、城管志愿者、交通文明志愿者、卫生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等多个优秀志愿者群体,如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与市运管处共同发起成立的“908淮南青年志愿者爱心车队”、“平凡爱心社”和“雷锋出租车队”等,志愿者形成规模,在节庆赛会、应急抢险、扶贫济困、文明创建、环境保护等领域,形成了一批重点服务项目,累计向社会提供352万人次、6750万小时的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闪耀“最美”精神

      今年12月,记者第一次见到志愿者李红的时候,她正在教一群孤独症儿童跳舞。这名生于1991年,年仅22岁的姑娘已经从事孤独症康复训练工作2年,最大的孩子就比她小6岁。

      李红告诉记者,她正式成为一名青年志愿者是在2009年,她刚考上淮南联合大学,就加入了学校的志愿者组织,去福利院、敬老院看望老人孤儿,参与献血、为地震募捐等社会公益活动。2010年,安徽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在淮召开,大会招募志愿者,李红踊跃报名参加选拔,以优秀的素质顺利成为一名志愿者,并担任联大志愿者队伍队长一职。十二运期间,她不仅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还带领所在志愿者集体圆满完成省运会各项志愿者目标任务。

      2012年,带着“淮南市优秀志愿者”、“安徽省第十二届优秀志愿者”等称号,李红从学校毕业,来到淮南市孤独症家长联谊会,在这个民间组织里做了一名“老师”。由于孤独症儿童大多自我封闭,不和外界交流,孩子们注意力不集中,社会交往差,对于刚接触此项工作的李红,收获的是很多意想不到的挫败。但是她没有放弃,而是主动利用周末时间到外地学校学习,不断地学习如何和孩子交流的方式以及课堂教学技巧等。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李红现在已经独自带一个班级的孤独症儿童的所有课程。李红用她的专业和爱心为孩子创造最好的学习条件。工作之余,她还积极和儿童家长进行沟通。经常进行家访工作,安慰儿童家长,为他们树立康复训练的信心,赢得了家长的认可。一名家长说:“一个小姑娘能耐心细致地做这项工作,非常不容易,她能为每个孩子着想,我们把孩子交给她,很放心!”

     “做一名孤独症康复老师,我觉得很有意义,这项工作体现了人生的价值。”李红说,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就是她心中的最美精神。

      目前,我市青年志愿者固定人数已达29670人,占全市青年总数的12.6%,网上注册志愿者已达7000多人。除了常规的志愿者招募,在承办各项赛事、活动时,先后临时招募志愿者3000多人次,为淮南赢得了数不清的赞誉。

      有一种精神召唤着奉献,有一种大爱感动着社会,有一个高尚的事业在淮南大地传承光大。团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全力推进全市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而这也呼唤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共同传递社会正能量,共建和谐幸福的淮南。

      图一:潘集供电公司“三轮车服务队”为空巢老人更换老旧线路和节能灯
      图二:致力于志愿服务的李红带领自闭症儿童“快乐认字”(图片由团市委提供)

(记者 李钧 廖凌云 付莉荣)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