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感受:光看着都舒服
农贸市场“脏乱差”现象一直是影响市容市貌的一大顽症。近年来,我市通过改建扩建、整治升级、规范引导,农贸市场环卫状况、经营秩序大为改观。近日,记者在我市部分农贸市场走访时,明显感受到了各农贸市场的积极变化。
朝阳农贸市场:焕然一新
“原先路边的菜摊都搬到市场里面了,现在这里路口也干净了,走路也顺畅了。”10月21日上午9点多钟,一位从朝阳农贸市场内买好菜,沿淮河大道往家走的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赞叹现在的朝阳农贸市场已经换了一副模样:“不仅占道的菜摊没了,而且菜市场周围的地面又重新铺设了沥青,围墙也重新粉刷了涂料,看着舒服,路也好走了。”
记者沿朝阳农贸市场一侧的便民通道走了约40多米,眼前始终没有看到一个流动的菜摊、果摊。而在朝阳农贸市场靠近淮河大道一侧,以往挤上非机动车道的摊位,也都全部消失了,换之而来的是整齐划一的停车线。“以前,你推个自行车想从这里走过去都难,现在开车过去还宽松得多。”一位常年在朝阳农贸市场附近做生意的店主指着朝阳农贸市场一侧的淮河大道说:“以前,这里全是菜摊、水果摊,现在多数都搬进农贸市场里面了,路也腾出来了,光看着都舒服。”
记者在朝阳农贸市场及周边走了几遍,看到朝阳农贸市场一侧,连通淮河大道和广场小区的便民通道已经重新铺上了沥青,沥青上面还画出了停车线,农贸市场一些摊主的运输车辆依线而停,整齐划一。该便民通道路旁的围墙也都重新刷上了白色的涂料,看上去既整洁又美观。巧合的是,记者走访时,正遇到一位售卖河蟹的摊主把摊位摆上了这条便民通道上,没过5分钟,三名朝阳农贸市场的工作人员就赶到了这位摊主的身边。工作人员一边劝导这位摊主把摊位摆入农贸市场内;一边帮助该摊主联系摊位、收拾东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每天都在市场内机动巡逻,决不允许占道经营死灰复燃。
走访过程中,记者遇到正在朝阳农贸市场巡逻的田家庵区城管执法局城管队员王传利。他告诉记者:自己和同事当天早上5点多钟就在朝阳农贸市场外围巡逻了,现在,朝阳农贸市场的占道摊位,大部分被纳入市场内,另一部分则被安排到划定经营区域或小巷、社区内,朝阳农贸市场的周边环境已经获得大大改观。
龙湖农贸市场:取缔占道摊点
10月21日上午9点多钟,记者在龙湖农贸市场外围走访时看到,以前在机动车道占道经营的水果摊、小吃摊等全部消失了。在龙湖路上,两名城管队员、三名城管文明劝导员来回巡查,他们见有移动摊点在路边停下,便立刻上前劝离。
“大约一个星期前,路边的水果摊、小吃摊全部转移走了,这些摊位转移走后,我们感受最明显的是,龙湖路上的人、车看上去没那么拥挤了。”当上午,家住龙湖农贸市场附近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她的邻居、同事这几天谈论最多的就是龙湖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的改善,大家都说‘龙湖菜市一下变了个样’”。
当天,正在龙湖农贸市场外围巡逻的田家庵区城管执法局执法队员黄雷告诉记者:针对龙湖农贸市场外围移动摊点较多、占道经营的难题,该局采取宣传、教育、整治等多种措施,取缔了10多处长年在农贸市场门口、龙湖路边占道经营的水果摊点;而一些早点摊、熟食摊、移动菜摊则被就近引导进小巷及社区或市场内,经过前一段时间综合治理,目前,龙湖农贸市场周边环境已经得到了初步改观。
当天一位正在龙湖农贸市场外围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赵师傅告诉记者:龙湖农贸市场外围这些占道摊点被取缔、转移后,带给他最大的感受就是清扫出来的垃圾明显减少了。赵师傅还告诉记者:以往由于龙湖路边上的各种移动摊点较多,她一般在路边清扫卫生10多分钟,就能扫出一堆垃圾,而现在,往往一个小时扫出的垃圾也没有过去10分钟扫得多。
黄雷告诉记者:现在光在龙湖农贸市场外围龙湖路一侧,他们每天就至少安排两名城管队员、四名城管文明劝导员巡逻。除了监督沿路商店不要出点经营、劝离移动占道经营的摊点外,他们还随手携带捡拾垃圾的工具,发现路边有纸盒、饮料瓶等,及时捡走。
泉山农贸市场:临时市场也有样
10月21日10时许,一阵急促的警笛声让泉山农贸市场里的人们躁动起来。“哪里又着火了!”在人群中蹦出了这样一句话,人们不约而同地向道路上张望,只见三辆消防车呼啸着疾驰而去。“这个点要在过去,消防车根本不会这样顺利地通过,至少要耽误几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说话间,农贸市场的管理方广淮市场物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广淮走到了记者身边,他说,往常上午九、十点钟是市场里人流最多的时候,道路两侧摆放着各种电动车、三轮车、小轿车,一些小商小贩也趁机将摊位摆放到人行道上,不少骑车的人不得不走上了机动车道,让原本宽敞的道路被占去了一大半,过往的车辆来到此地往往要不停地按喇叭。现在的市场正进行升级改造,目前,这里只是一个临时的市场,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不仅经营户们遵守秩序,就连不少市民也不再乱停乱放。
记者在路边看到,不少身着统一服装,手拿捡拾垃圾钳子的城管文明劝导员正在市场的各个进出路口处,引导前来购物的市民将车辆按秩序停靠路边。城管文明劝导员陈方俊告诉记者,过去骑车开车来买菜的人较多,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秩序,造成乱摆乱放的现场比较严重,加上不少市场的经营户将三轮车也停靠在路边,整个市场外的道路上就变成了一个露天停车场。为了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在市场北侧的舜耕路人行道上专门划出了一片区域,供经营户、市民停车。市场外则由城管文明劝导员负责维持市场周边的秩序。
“别看只是临时市场,这里的环境也不错!”了解到记者来意,在市场里从事30多年肉食生意的陈东升告诉记者,自己就期待着新市场能够早日建成,早点搬进“新家”。记者在市场外看到,沿着非机动车道的路牙上,安放了一排彩钢棚,市场内的卫生则有专人负责打扫。“即便是临时市场,我们也是想方设法把环境卫生搞好,让经营户和市民都满意!”陈广淮告诉记者,每天在市场里清理近3吨的垃圾,很多人凌晨4点就来到市场搞卫生,一直要忙到中午。“现在只是过渡期,再过一年左右,整体市场将向南平移至一个封闭市场,那时候的市场将更漂亮。”
舜耕农贸市场:一期改造大变样
一提到仿汉代门楼设计的市场入口,不少市民便会想到我市的舜耕农贸市场。经过一期的改造后,舜耕农贸市场早已告别了那个“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旧市场。
步入其间,只见前来购物的市民穿梭在各个摊位前,选购各色食材,经营户们在将菜品码放整齐,装扮的五颜六色的摊位如同画家手中的调色板,鲜美的蔬菜瓜果惹得人们不禁要多买一点回去。在每个摊位上,都贴着“讲文明树新风”的公益广告,粉刷一新的墙面上小广告没了踪影。在市场的正中心,摆放着一台“公平秤”,还有一个意见簿。“你看,意见簿放到这里几个月了,也没几条意见!”市场工作人员笑着对记者说,“放在过去,一个意见簿放到一周就要换一本,什么短斤缺两、态度蛮横、市场下水道堵塞等等问题一大堆,而今却‘无人问津’了!就连公平秤也很少有市民来光顾。”记者在一处摊位前看到了一块“文明诚信经营户”的牌匾,便好奇地同摊主攀谈了起来。“整个市场只有3户才有资格挂这个牌匾,我就是其中一个!”来自阜阳的经营户胡林自豪地告诉记者,他经营的肉制品品质上乘,卖得就是放心肉,自己也从来不以次充好、短斤缺两,而且在经营中态度和气,从来不和顾客争吵,也没有收到过顾客的投诉,自己还常常提醒顾客到公平秤上称一下。
虽然胡师傅在市场里经营了两年有余,但他对于市场的变化还是历历在目。“过去市场里下水道不通,常常臭气熏天,搞得大家怨声载道。现在通过治理好多了,我们经营户也想在好的市场环境里做生意,来的人多了,生意自然就好了。”市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舜耕农贸市场经过一期改造后,环境卫生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观。近期,为了菜市场创建,市市场建设服务中心抽调了20名工作人员在市场里进行集中整治,拆除私搭乱建的设施。让有固定摊位的经营户上摊位经营,摊位面积不够的则划出50公分线,规范其经营面积。对于自产自销区,则进行划线管理。
一般来说,市场里的鱼市和禽市的污染较为严重,在舜耕农贸市场里则指定区域进行经营,让经营户及时将废弃物装袋清理。工作人员每天6点到岗,服务早市,并建立一支专业保洁队伍清理市场垃圾,还增设2名流动保洁人员随时清理丢弃物。市场里的工作人员也配备了保洁器具,做到发现一处清理一处。并将市场经营秩序落实到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给经营户和市民创造一个舒心的经营购物环境。如今,舜耕农贸市场二期改造升级已经提上了日程,将在今年动工,把市场的地面、下水系统、摊位和大棚进行重新改造,预计明年春节前投入使用。
市场建设服务中心:市属市场个个棒
据悉,目前我市市属市场有20家,为了将它们打造成为文明市场,淮南市市场建设服务中心召开动员大会,制定“菜市场创建工作标准”,对各个市场按照标准自查自纠,并建立信息反馈处置机制。在西城市场,工作人员取缔了市场中心100个摊位,为了方便市民购物通行方便,并利用高压水将整个市场清理一遍;在潘集黄河路市场,工作人员将市场外围多年积累的违建逐一拆除,将乱摆乱放的摊位引导至市场内进行统一管理。为了方便市民和经营户,市场将办公用厕开放使用,还将执法岗亭拆除,并在市场内加装了照明设备,方便夜市经营户;在龙泉市场,取缔下台经营的摊位,将经营户的三轮车在规划区域内统一管理,定期对家禽市场进行冲洗。
今年以来,市场建设服务中心对市属市场进行了文明诚信经营户和文明市场评选活动,共评出27名文明诚信经营户,龙泉和金丰易居市场则荣获文明市场称号。此外,市场建设服务中心还经常组织人员培训,所有工作人员在岗在位,带牌上岗。为市属市场配备了百余个保洁桶,增加7台保洁车辆,并制作了60幅宣传标语,张贴公益广告达到200余平方米,整治摊位近200米,确保各个市场整洁卫生,车辆管理到位,无乱搭乱建,无乱贴乱画,让农贸市场成为城市文明的亮点。
图一:画线整治经营摊位
图二:整齐划一的农贸市场经营大棚
图三:“文明诚信经营户”将牌匾拉到醒目位置
图四:公平秤让市民购物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图五:农贸市场中,随处可见“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画。
图六:仿汉代建筑市场大门
(记者 李钧 李舒韵 苏国义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