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食摊大多缺少防蝇、防尘设施,食品保质保鲜情况缺少监督
夏季熟食“裸卖”卫生堪忧
夏日炎炎,闷热的厨房成了人们避之不及的地方,尤其是双职工,中午下班后时间很紧,所以不少人就选择购买熟食,省时省力而且味道还不错。但是在这便利的背后往往又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安全性。
近日,早报热线接到市民周女士打来电话反映:“我和爱人是双职工,每天中午时间都很紧,为了方便,经常会购买一些熟食当作午饭食用。6月22日中午,我下班后在农贸市场购买了一些熟食,没想到当天下午,我们一家三口就出现了腹泻的症状,当时也没太在意,到了晚上,我甚至还出现了恶心头晕等症状,随后,我们全家都到医院进行了治疗,经过医生的诊断,我们一家三口都患上了急性肠胃炎。而导致此病的原因,就是食用了不卫生的食物。事后想想,我们家除了食用的熟食,也没吃其他有问题的食物。在这炎热的夏季,我市很多农贸市场都有熟食出售,而这些出售熟食的摊位都没有任何的卫生措施,很多摊位都是“裸卖”熟食,而在这样的高温天气,熟食很容易变质,对消费者身体带来损害。所以希望早报热线能够对这一现象给予关注。”
现象:凉菜熟食“裸卖”很常见
对于周女士的说法,记者先后走访了我市舜耕、朝阳、湖滨、龙湖等多个农贸市场,看到凉拌菜和熟食的销售几乎都是在简易柜台或流动小车上,用塑料盆或者不锈钢盆装着,花花绿绿十分诱人。有的摊贩用纱网罩着,有的干脆什么都没盖,大多没有防蝇、防尘设施,直接把菜裸露在外,时有蚊蝇在上面扑腾,一些摊主就用扇子扇、电动彩条等方式驱赶,摊贩销售时也不戴口罩,有的市民挑选时,也是直接把鼻子凑前去闻。记者还发现,大多摊贩的切菜板只有一个,切完一样菜后只是用抹布简单擦一下就接着再用。在湖滨村农贸市场的一个凉菜摊前记者看到,这个摊主在给一个顾客切完牛肉后,用旁边发黑的抹布把切菜板和菜刀随便擦一下,收完钱后又用这个抹布擦了擦手继续给下个顾客切猪头肉。记者在这个摊位前待了近十分钟,这个“多用”的抹布始终没有清洗过。
市民:对凉菜的卫生意识差
在我市舜耕农贸市场内,记者一进入市场就看到三四个出售熟食的摊位,这些卤制好的熟食就裸露在摊位上,没有任何的保鲜、防蝇和防尘的措施。由于是周六前来购买的市民还是络绎不绝。“天开始热起来了嘛,买点卤菜下下酒。”正在一家熟食摊购买卤肉的一位男士说,这家铺子的卤肉口味很不错,他经常光顾。在该摊点前,记者观察到,一些跟店主熟的顾客经常徒手抓起几个花生米或是卤豆腐丝先尝尝鲜,还有一些顾客在购买卤菜的时候,明确要求自行挑选,于是便徒手伸进装菜的盆里左翻右翻,挑出自己感觉不错的卤菜交给摊主过称。当记者问及该男士觉得这些熟食是否卫生时,他竟然毫不在意地回答道:“感觉还好吧,我经常买,也没感觉什么不好的。”记者随即又采访了几位来购买的顾客,他们都表示,对所购买菜品的卫生状况没有多大要求。
摊主:保质期我说了算
晚上8点多了,记者在职业技术学院附近的一个市场内看到,不少出售卤制熟食的摊位仍然还有很多熟食没有卖出去,于是记者就询问摊主,当天没有卖掉的熟食会怎么处理。摊主随口告诉记者:“卖不掉的我回家放到冰箱里冷藏起来,等到明天再加热后拿出来卖。”当记者问及卤制的熟食有没有保质期时,该摊主告诉记者:“保质期我说了算,我每天回去都会对卤菜逐个用鼻子闻闻,如果发现有味道不好的,就扔了,绝对不会再拿出来销售。”对于该摊主的说法,记者哭笑不得,据记者了解,如果食品仅仅依靠嗅觉就能闻出异味的时候,那说明该食品变质已经非常严重了。
提醒:买凉菜时先看看卫生状况
据记者了解,相关部门曾规定,销售凉拌菜和熟食时,要使用防尘防蝇设施,防止受污染;凉拌菜应由专人负责销售,销售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操作时须戴口罩等;当天生产当天销售,如有剩余,必须销毁。
记者提醒广大市民,夏季是急性肠胃炎多发季节,为了避免“病从口入”,市民购买凉菜、熟食时最好去有卫生许可证、防蝇等措施做得到位的店内购买。
图:没有任何保鲜、防蝇、防尘设施的熟食在路边销售
(记者 王伟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