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集实验区加快旅游生态新区建设管窥
“把城镇化作为主要抓手,大力推进滨焦岗湖新区建设。”这是2013年1月5日淮南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催人奋进的号角。
“毛集案例”,这个全国扬名的称谓,让毛集实验区巧搭国家战略平台,在市委市政府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城市”的引领下,攻坚克难,奋力爬坡,倾力实施生态景区、新型城区、低碳园区“三区互动”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打好旅游牌 实现景区提升
“我们坚定不移地围绕区工委提出的打造‘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的目标,不断提升旅游功能,用旅游聚人气、聚产业、聚财富。”焦岗湖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张海军告诉记者。
“旅游兴区”是毛集实验区的特色战略。该区按照“湖内湖外”的思路打好泛焦岗湖景区牌,坚持“传统景点做实,新建景点做特”,加快国家湿地景观和基础设施建设。如今,焦岗湖影视城成功创国家4A级景区,成为继焦岗湖国家4A级景区之后的又一响亮的“国字号”品牌。喜讯频传的还有焦岗湖温泉度假村主体工程竣工,综合管网加快建设。最近,以焦岗湖为核心的省级服务业聚集区有望获批;焦岗湖文化产业园项目已上报省委宣传部。据悉,2012年游客量已由2008年的7万人次上升到50万人次。
念好城镇经 实现城区扩容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毛集实验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挑大梁、走前头的责任担当,我们要着力完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合理的人口分布、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合理的就业结构。”毛集实验区工委书记孙仰法满怀信心地说。
毛集实验区牢固树立“新型城镇”理念,瞄准建设“滨湖旅游生态新区”目标,大力实施西进南扩、基础提升、城镇扩容“三大工程”。仔细盘点,文商城一期已竣工,名品体验馆正式对外营业,二期工程全面启动。东方名郡、尚景湖畔、产业大厦等项目加快建设,绿茵家苑等村庄改造项目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规范运作、群众受益”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和人口“由小到大”,分别由不足0.6平方公里和1万人达到4平方公里和3.5万人,较2008年提高45%和51%。
走好工业路 实现园区增效
“我们按照低碳、生态、科技的定位和产城一体的模式,加快建设省级经济开发区农产品加工、煤机制造、服装加工、高新产业、环保产业、综合服务六大板块。”毛集实验区管委主任张海虹如是说。
“工业强区”是毛集实验区的核心战略。如今,不足1公里长的断头路和1个正在建设中企业的工业集聚区,已先后创建成为“省级民营科技产业园”、“省级经济开发区”,成为合淮经济走廊的西部“桥头堡”。截至2012年底,经济开发区已经入驻成长型、拉动型企业25家,整体扩张态势强劲。其中,新时代会所等15家企业投产,欣凯机械等10家企业加快建设。2.02平方公里起步区项目布点基本完成,“六通一平”全面实现。预计开发区工业企业年总产值可达2.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5.5亿元。该区决心按照市“园区建设年”的要求,力争实现入园企业100家,加快向“百亿级开发区”迈进。
(通讯员 徐瑞成 记者 刘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