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致力民生工程 提升幸福指数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织密防止添加剂滥用安全网
致力民生工程 提升幸福指数
【字体: 】 发布时间:2013/1/23 6:55:5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大通区创新社会管理纪实

  去年以来,大通区把创新社会管理、积极服务民生作为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一方面,通过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把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大举措落实到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以民生安定促进民生和谐,以民生和谐促进社会管理的不断改善,2012年全区民生支出20997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3.7%,同比增长22.5%。全面完成25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投入资金14886.6万元,其中区级配套资金1202.3万元,同比增长27.1%,惠及全区17.5万城乡居民,受益面达95.6%。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制定政策、工作决策时体现群众的利益,充分反映民意,积极维护民利,在“网络问政”、社区建设、乱点整治、乡镇综治工作中心建设、网格化管理服务、信访稳定评估、领导公开接访、交通事故和医患纠纷专业调解等方面推出了一些举措,让群众权益切实得到保障,从而确保社会建设顺利发展、民生工程稳步实施。

  该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地投入到基层。首先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把基层社区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构建社会管理网络、延伸政府公共服务的基础平台,全力推进社区办公用房建设,已全面完成18个社区用房达标任务,拥有1000平方米以上的精品社区4个,600至1000平方米的示范社区3个,300至600平方米的标准化社区11个。其次是整合各类服务管理资源,积极推动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全区5个乡镇(街道)、68个村(社区)的综治工作中心完成社会管理服务的功能拓展,形成方便群众和各方参与的服务管理平台。全面推广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促进各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措施落实到城乡社区、基层单位、千家万户。第三是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发挥在沟通社情民意中的作用,面对面服务群众的工作,在服务中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圆满完成新一轮城市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

  结合大通实际,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制订了为期三年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规划,并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一步具体化、项目化,每个项目制订一套工作方案、明确一名领导挂帅、落实一个职能部门牵头、组织一个专门班子实施,像抓经济建设上项目那样去组织实施,真正在社会组织纳入党委政府主导的管理体系、促进非公经济组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维稳机制等方面有新突破、新成效,确保每年办成几件大事、每年办成几件实事,切实提高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成效。

  积极开展“两新”组织“五进活动”(党、团、工会、妇联、综治)。组织开展对“两新组织”现状和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专题调研,加快推进“两新组织”基础信息库建设,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扎实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工作,坚持健全组织和发挥作用并重,强化领导、健全机制、夯实基础,着力把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全面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目前,全区非公有制企业385家,党员538人,其中104家符合组建条件的法人企业已经全部单独建立党组织。

(通讯员 魏德兰)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