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凤台县将非公党建作为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重要抓手,着力破解非公党建工作在“机制、结构、热情、方式、载体”等方面的难题,实现党员管理无盲点,思想教育无盲区,党的工作全覆盖,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对标定位,发挥制度“约束力”。成立高规格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全县上下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同时,制定详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完成节点,确保非公党建有组织、有领导、有秩序按时完成。
拉网排查,激活发展“内生力”。对全县1000余家非公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摸排出非公企业党员861人,已建党组织的非公企业29户,未建908户,各类空壳企业439户,其中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企业61户,没有党员的企业562户。
亮明身份,提升党员“融合力”。广泛开展“我为企业发展献计策”、“星级创评”等活动,促使非公企业中的“隐性党员”亮出身份,共摸排出“隐性党员”和“口袋党员”35名。全县共建立乡镇非公党建工作台账17个,县级非公党建工作台账1个,实现企业总体情况以及党员人数、结构、分布“四清”。
延伸渠道,创新模式“驱动力”。结合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展实际,创新实施“单独组建、联合组建、镇村(社区)联建、挂靠组建、党群共建”等5种组建方式,为企业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党员、组织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培强带优,增强组织“公信力”。积极宣传安徽瑞达投资集团、新集新运公司等党建工作示范点组建成果,发挥引领示范效应,消除企业主的思想疑虑,增强党建工作认同感,破解非公企业“不愿建”和“不会建”的难题。
引领发展,检验干部“执行力”。实行领导干部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制度,目前,共建立县级联系点14个,乡镇联系点17个,开展活动56人次,帮助解决问题109个。
拓展平台,深化党建“凝聚力”。广泛开展“青年文明号”、“双培双增”等具有企业特色的创建活动,为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展示风采提供平台,实现“干事有人员、学习有时间、活动有阵地、工作有经费、待遇有保障”的良好局面。
(记者 朱庆磊 实习生 潘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