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淮南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正式出台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织密防止添加剂滥用安全网
《淮南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正式出台
【字体: 】 发布时间:2013/1/17 7:03:4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引领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淮南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正式出台

   日前,记者从市委宣传部获悉,由文化部——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编制的《淮南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几经评审修改,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议研究通过,正式出台,成为指导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据了解,《规划》以2015年和2020年为两个时间结点,将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分为产业整合和跨越发展两个阶段,对推动淮南文化企业上市、引进培育大师级文化人才和骨干文化企业、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占比和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具体指标均提出明确要求,并确立了到2020年底我市基本建成历史文化名城,成为淮河流域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中心之一和“合肥经济圈”文化产业增长重地的总体目标。

  按照《规划》设计,未来几年,我市将秉持优先发展优势产业、做精做强特色行业、积极培育新兴行业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创新引领、集群发展、品牌提升、外拓合作和人才兴文五大发展战略。以重大项目为内驱力,以政府引导扶持和城市品牌营销为牵引力,形成现代传媒业、文化旅游业、文化会展业、演艺娱乐业、现代印刷业、体育健身业、动漫游戏业、创意设计业、数字文化服务业等九大重点行业协调发展模式,构建起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在空间布局上,我市文化产业顺应“中心化、组团化、网络化”发展趋势,将以淮南子文化为主线,以煤矿文化、淮河文化、楚汉文化、豆腐文化和少儿文化等为副线,采取“一核主导、两带支撑、一组团发展”的总体架构。

  ——“一核主导”即以田家庵区和山南新区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动力核,发挥基础优势,推动产业集聚,打造志高动漫园、奥林匹克公园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两带支撑”分为东部和西部两个文化产业发展带。东部依托大通区和淮南经济开发区,重点推进上窑山、高塘湖和上窑古镇一体开发,打造印刷装备、文体用品生产出口等基地;西部依托八公山区和谢家集区,重点围绕大八公山旅游景区、春申君古墓群和枯竭煤矿,打造淮南子文化产业园、豆腐产业园、寿州窑和紫金砚创意研发基地、春申君战国文化与采煤沉陷区修复开发主题公园等项目。

  ——“一组团发展”则以凤台县、潘集区和毛集实验区为规划范围,传承保护花鼓灯艺术,规划建设生态度假园区,开发打造历史遗迹旅游带,建设推动焦岗湖影视集群效应,重点发展影视制作、文化旅游和演艺娱乐等文化产业。

(记者 陈崇韧)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