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扇厚重的大门轻敲,真诚相邀;把一个斑斓的世界拥抱,激情相邀;把一份永恒的情缘结交,热诚相邀!一年来,潘集区招商引资工作在跨越发展中抢抓无限商机——风帆劲起正当时 枝高巢暖引凤栖
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1—11月份,潘集区累计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19个,协议引进资金规模236.82亿元,累计到位资金(内资)94.38亿元同比增长61.88%,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152%,实际利用外资1026万美元,同比增长84%,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114%。
数字是枯燥的,但不断变化的数字最能说明问题。我们从变化的数字中更多地看到的是发展的潘集,感觉到的是潘集越来越快的发展步伐。
招商引资百尺竿头向前进
在加快发展、率先崛起的历史进程中,潘集区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结合本地实际,将2012年定位为“项目推进年”、“园区建设年”,而对于工业发展的“加速器”,潘集区的招商引资更是从来不曾懈怠。
这一年,潘集区制定出台了《潘集区2012年招商引资工作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建立了项目签报、服务承诺、首位负责、失职追究、无偿代办等六大服务机制,不仅充分体现了区委、区政府重招商的具体政策和各项要求,而且实现了招商引资制度化、规范化。服务保障到位,进一步完善了招商引资的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办法、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全面营造出“全区讲招商、全民齐招商”的良好氛围。
一边解放思想,一边主动出击。潘集区依据国家形势,积极融入长三角、合肥经济圈,围绕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各级各部门纷纷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重头戏,作为“一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常抓不懈、持续推进,以一浪高过一浪的招商热情掀起了一波赛过一波的建设热潮。
“软环境”也是“硬道理”
软环境是成就招商引资的一张王牌,企业就像候鸟,哪里环境好就飞往哪里。而潘集区在招商引资的进程中开始她内外兼修、魅力升级的蝶变之旅。
“将潘集营造成投资者温暖的家,正是我们着力推行的工作理念。”潘集区招商部门负责人介绍。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我们就是企业的‘110’,哪里有困难,我们就奔向哪里。”这是省级平圩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所有干部职工心中的感言。在开发区,所有工作人员始终怀着这样一个信念:服务做到极致,就一定能感动上帝。在他们看来,当科技资源并不必然地成为激活自主创新的动力时,那么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只是“看得见的手”——政府,另一只是“看不见的手”——服务,只有两手合力并用,才能有所作为。
“一个项目入驻、一名领导牵头、一套班子服务、一定时限办结”的“四个一”工作机制为广大客商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优质服务。目前已有22家企业入驻开发区,其中已竣工投产7家,正在建设13家,2家正在选址,涉及电力、机械、电子、食品、纺织、服饰、新型材料等多个领域,累计投资35亿元以上,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凯迪生物质发电项目、安徽万华电气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豪志电力设备制造项目等过亿元的项目纷纷入驻园区。
构筑“多管齐下”招商体系
为把项目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潘集强力打造招商“洼地”,实施资源招商、产业招商、企业招商、政策招商,产生了“引来一个、带来一批、辐射一片”的磁场效应。
整合地方资源,潘集区重点围绕煤炭资源深加工及其配套产业、提高煤炭附加值,打造新型能源基地,上海电力风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潘集温泉综合体项目先后落户潘集;整合人力资源,潘集区充分利用潘集区在外创业成功人士,通过他们积极宣传、推介潘集,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万泰电子工业园扩建项目、博安电器设备生产项目、哈博建材科技项目等一批大项目先后引进……
潘集区不断创新方式,利用举办淮南市第四届农民文化节契机加大招商力度,签约金额达41.6亿元;积极参加了第七届中博会,集中成功签约了4个项目,签约金额达18.6亿余元,项目投资规模和签约数量均创历史之最,在第19届中国豆腐文化节上,共有22个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额57.38亿元,签约项目及投资额均创历史新高!
一年中,潘集区39个招商小分队共外出招商百余次,拜会客商1000余人(次),联系和谈成项目20余个,投资额达43亿余元。区几大班子主要领导亲率小分队外出招商,引来了上海电力风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潘集温泉综合体项目、祥安汽车尾气检测项目、管道天然气项目、中博科技项目等一批大项目相继落户潘集,为潘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增强了发展后劲。
(记者 柏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