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我市民政事业发展速度最快、破解难题最多、惠民效果最好,民政工作惠民生、暖民心、解民忧、聚民力的重要作用充分彰显——齐力同心谱写惠民华章
“上为党政分忧,下为百姓解愁”是淮南民政系统始终恪守的民本理念,也是淮南民政人践行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五年来,我市各级民政部门紧紧围绕改善民生、维护民利、保障民权这一核心任务,主动拓展工作职能,大胆延伸工作触角,以“大民政、真实事”的工作理念,探索出一条发展民政事业的新路子;以“岁寒尤应念民生,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生情怀,谱写了一曲新时期民政工作的壮丽诗篇。
培育亮点不断,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
“作为城乡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呵护着城乡贫困群众,向他们传递着党和政府的温暖。”对于民政工作特别是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性,市民政局负责人有着清醒的认识。
一件件惠民的实事,一组组闪光的数字,见证着淮南民政人的为民足迹:
城市低保保障标准由240元逐步提高到了360元,累计保障539万人次、累计发放低保资金6.8亿元;
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由1080元提高到1500元,累计保障342万人次,发放保障资金2.1亿元;
五保老人的分散供养补助标准达到了1650元/年,集中供养标准达到了4800元/年;
医疗救助实现了医疗救助与其它保障措施的有效衔接,累计救助39.2万人次,发放救助资金8236万元;
临时救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逐年提高保障资金,由250万元提高到了350万元;
自然灾害救助体系覆盖全市,灾害应急预警能力大幅提升,12个社区被民政部授予“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
慈善救助每年救助各类困难群众数百人次,特别是在汶川和玉树地震灾害中,社会各界捐赠款物近3000万元。
……
五年来,淮南民政人致力于打造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灾害救助、临时救助以及慈善救助为一体的“五加一”救助框架,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立体式、全纵深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广大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较好保障。
软硬件同步,特殊群体服务保障不断深化
民政工作牵动千家万户,只有始终对群众充满真感情,才能用心倾听群众呼声,积极去“帮”、主动去“促”,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在基层采访中,一位民政干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民政“为民”的情怀。
五年来,全市各级财政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全市农村敬老院数量由47所增加到62所,可集中供养五保老人7000余名,集中供养率可达50%。
以儿童福利院、光荣院等为子项目的市社会福利保障区建设项目顺利启动。全市1603名孤残儿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集中供养儿童生活费达1000元/月,家庭寄养儿童生活费达600元/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群众的担忧在哪里,淮南民政人就把工作做到了哪里!群众的期盼在哪里,淮南民政人的任务就在哪里!
五年里,我市儿童福利机构共收养孤残儿童400余名,实现了从单纯收养到收养、康复、教育、医疗卫生等转变;
“蓝天下的挚爱”、“送温暖献爱心”、“微笑列车”等一系列活动的实施,与“爱心无国界”基金会合作开展助学活动,提高了残疾儿童的智力水平;95名儿童被国外居民收养,16名儿童被国内居民收养。
老龄优惠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各类老年协会活动经常化,老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福彩发行安全运行,销售量逐年提高,累计销售福利彩票4.1亿元,筹集福彩公益金1.23亿元,有力支持了全市公益事业和福利设施建设。
多领域延伸,社会事务服务效能明显提升
“求实、务实、落实”,这是我市各级民政部门在依法行政水平和服务质量中始终坚持的做法。
五年来,我市先后完成了第七、八届村民委员会和两届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42个“难点村”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社区建设全面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城市和谐社区建设深入推进,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大幅提升,社区工作人员待遇逐步提高。卫生、教育、社保、文化、综治、法律等服务普遍进入社区,社区各类志愿活动比较活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管理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五年来,我市扎实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积极探索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和推介就业新途径,累计发放自谋职业补助金1.3亿元;建立了优待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重点优抚对象的优待面达到了100%;广泛开展军地结对共建活动,军地关系密切,军民关系融洽。驻淮部队积极开展拥政爱民活动,在抢险救灾和维护治安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市先后一次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城”、两次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五年来,全市市级社会组织已达388家,其中市级社会团体243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45家。婚姻登记管理更加规范,市民政局荣获“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十一五’贡献突出单位”称号。完成了9个乡的撤乡设镇工作,出台了《淮南市地名管理条例》,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地名公共服务示范市,全市乡镇、行政村设置标志牌1000多块,设置主要道路路牌845块。
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每一个低保家庭的柴米油盐,每一个五保老人的冷暖起居,每一个优抚对象的优待抚恤,每一个流浪儿童的生命安全……民政人都挂念在心。一件件实事,一笔笔投入充分证明:淮南民政人用实实在在的数据书写出一幅激荡人心、温暖社会的绚丽华章!
(记者 柏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