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五年工作综述
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以来,市政协常务委员会在中共淮南市委的领导下,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紧密团结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积极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为淮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科学发展
五年来,市政协常务委员会始终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职的第一要务,积极开展协商议政活动,为推动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献计出力。
一是积极协商议政,推进转型发展。五年来,共举行了5次全体会议、28次常委会议、34次主席会议。通过邀请县区政协参与市政协开展的重点工作,实现工作上的上下联动和成果共享。先后围绕“推进合淮同城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民营经济大发展”、“推动淮南旅游业大发展”、“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等主题召开了专题常委会、资政会,并分别就相关问题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建议案》,就我市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建议,得到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为推进“4511”腾飞计划的贯彻落实,市政协专门组织力量连续两年实施跟踪调研,就进一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提出意见建议。同时,积极在省政协有关会议上立足淮南提出意见建议,其中“推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建议在省政协常委会议上进行了发言,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是开展民主评议,优化发展环境。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先后对市规划局、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工商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职能部门的工作进行了民主评议。形成的民主评议报告向被评议单位进行了及时反馈,并报送市委、市政府,促进了有关问题的解决,提高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效能。
三是发挥自身优势,促进淮南发展。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发展这个主题开展工作。按照市委的要求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充分发挥政协联系面广的优势,积极宣传我市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推介洽谈投资合作项目,先后协助促成了淮南闽商投资置业有限公司、陕汽集团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欧联淮南天一城市商业综合体等一批重大投资项目落户淮南。面对次贷危机带来的经济下行风险,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先后多次召开经济界委员座谈会,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诉求,共商应对危机对策。
关注民生倾听民意,促进社会和谐
市政协常务委员会始终坚持履职为民,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反映群众意愿,推动民生改善,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一是围绕民生组织调研。一方面围绕市政府组织实施的民生工程开展专题调研,另一方面,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征地拆迁、医疗保障、市场物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棚户区改造、节能减排、文化场馆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农田水利、文化遗产保护等课题,组织开展调研视察,向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几年来,通过调查研究,撰写了调研视察报告40多份,所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均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采纳。二是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制定了《淮南市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办法》,通过主席约谈、走访委员、调研、视察、座谈等形式,报送省政协和市委、市政府领导参阅,推动有关问题的解决。三是认真做好提案工作。不断提高提案办理质量,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以来,共立案交办提案2137件,涉及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和谐、民生改善等方方面面。
坚持团结发扬民主,凝聚各方力量
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五年来,市政协常务委员会注重发挥政协组织联系广泛、包容性强的优势,团结各族各界人士,为促进全市改革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
一是密切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联系合作。认真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积极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士履行职能创造条件,增进共识,巩固团结。坚持市政协领导走访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制度,通报政协工作情况,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对政协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履行职能,努力为他们参政议政搭建平台。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代表人士提出的许多意见建议均受到重视和采纳,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二是精心组织纪念联谊活动。组织开展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等系列活动。广泛开展对外联谊交流,加强与少数民族和宗教界的联系,积极参加民族宗教界的重要节日庆典活动。参加全国16省(区)35市(县)政协工作研讨暨经济协作会议、全省省辖市政协主席联席会和专门委员会工作会议,宣传我市经济社会新变化。组织在淮省政协委员分别赴芜湖、池州、安庆等地开展异地视察,交流政协工作新经验。港澳台和海外联谊工作不断加强,热情接待各地政协来淮考察,与海南省儋州市政协建立了友好政协关系,加强了相互间的联系。
三是加强文史与宣传工作。围绕纪念“安徽改革开放30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开展史料征集活动,先后完成了《安徽人民政协简史》、《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书刊篇目索引》、《安徽辛亥革命遗迹调查——走向共和的足迹》等史料淮南部分的编撰工作,编制完成《建国后文史资料征集选题参考提纲》,组织开展 “我与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征文活动,进一步发挥了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配合省政协圆满完成“政协工作江淮行”来淮采访活动。中央及省内十几家新闻媒体记者对我市“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进行了集中报道。
健全机制夯实基础,加强自身建设
五年来,市政协常务委员会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激发内在动力和活力,为履行职能、开展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一是深化理论学习。采取举办新委员培训班、座谈会、报告会、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组织和推动政协各参加单位、全体政协委员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新知识、新理论的学习。通过学习,广大委员履行职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增强,参加政协活动的热情更加高涨,议政建言水平明显提升。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协助市委召开了全市政协工作会议。会后,市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就政治协商的内容、形式和基本程序做出了具体规定。修订完善了《全体会议工作规则》、《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等10多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和活动的开展都有明确的标准、严格的程序,保证了政协工作协调统一、规范有序、高效运行。
三是发挥委员作用。积极探索委员活动的新形式、新方法,努力为委员知情明政和参政议政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在委员中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提出一件提案、反映一条社情民意、参与一次调研视察、参加一次学习座谈”。走访看望委员,帮助委员反映和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调动广大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四是强化机关建设。积极组织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保持共产党员纯洁性”等主题教育活动,全面加强政协机关思想、作风、纪律建设,努力提升机关工作人员的精神状态和综合素质。组建了市政协机关党组和机关党委,通过提拔、交流和挂职锻炼,积极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市政协机关服务保障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在政协机关上下,学习、实干、创新、团结的良好风气正全面形成。
(记者 武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