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焦岗湖畔绘新卷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焦岗湖畔绘新卷
【字体: 】 发布时间:2012/12/25 6:48:2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毛集实验区焦岗湖影视城发展纪实

      南枕国家湿地公园焦岗湖,东倚楚国故都寿县,西临淝水之战遗址青冈河,北靠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毛集。

      这就是蜚声全国的焦岗湖影视城。“影视城基本实现了人文理念强、旅游环境优、游览内容丰,争取把这里打造成中国一流的临湖专业影视基地和中国微电影创意产业基地。”2012年10月11日,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在视察焦岗湖影视城时赞不绝口,满怀期望。

      焦岗湖影视城是淮南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安徽省“861”行动计划项目,规划面积438公顷,总投资20亿元。淮南历史上第一部以淮南背景、淮南故事、淮南主创、淮南出品的31集电视连续剧《念恩桥》就是在这里摄制完成的。

      基地化的目标:打造一流影视基地

      走进焦岗湖影视城,各式建筑美轮美奂,拍摄场景应有尽有。11月20日,投资2亿元的《徽班进京》拍摄场景及基地项目开工建设,掀起新一轮建设的热潮。“我们将以感恩之心、求真之行创业在江淮大地;把音画之美、生活之欣奉献给天下大众。我们要用一生来打造一座不朽的影视城!”焦岗湖影视城董事长殷光衡先生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如果说决心建设影视基地只是一个选择,那么确定建设什么样的影视基地才是真正的智慧。焦岗湖影视城的发展方向为“一心两翼”:“一心”即以现当代背景为主的差异化的影视摄制场景和环境,齐备便捷的影视摄制服务和配套;“两翼”即发掘以《淮南子》为重心的皖中北杂家文化,展现以大湿地为主景的淮上风貌。

      专业化的显示:形成中国影视品牌

      驱车进入焦岗湖影视城,步入接待展示厅,人们会被影视城建设规划以及影视作品《恩怨》、《大姐》等所吸引。“这里曾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滩涂地,如今已经成为中国首个临湖专业影视摄制基地”,焦岗湖影视城总经理马煌详细介绍了影视城的发展,目前正与全国30家省级电影家协会密切合作,紧锣密鼓地打造中国微电影金花盛典。

      专业影视基地的建设是一项处处需创新、时时须敬畏的创意产业,它需要梦想与现实、激情与审慎的科学组合。“该剧是一部中华传统诚信美德和当代共产党人的颂歌,是一部融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主旋律作品”。这是省广电局审片组对《念恩桥》的高度评价。继《念恩桥》后,焦岗湖影视城正积极筹拍《徽班进京》、《静静的决斗》、《淝水之战》等新剧本。

      产业化的效应:扩展影视产业链条

      “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这是焦岗湖影视城的发展宗旨。

      焦岗湖影视城宏观布局为一湖、一河、一场、二十景区。焦岗湖影视正在与中国香港、台湾进行技术合作,充分发挥集聚效应,“拿着本子进来,带了片子出去”,这是许多导演和摄制组在这里的乐事。影视城还先后入驻艺人食府、二姑娘杂货店、景三照相馆、真人CS实战拓展基地等10多个项目,基本涵盖了餐饮、休闲、娱乐等,使焦岗湖影视城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影视产业链。影视城浓厚的影视文化丰富了景区内涵,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2012年11月,焦岗湖影视城顺利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验收,每天来此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社会化的发展:增进百姓生活福祉

      焦岗湖影视城的发展,推动了毛集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的建设步伐,加速了滨湖新区的打造进程。

      焦岗湖影视城一期占地660亩,现已扩展到1600多亩。影视文化产业的兴起,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一大批当地民众直接和间接地享受到了影视城的建设成果,他们或建筑、或运输、或供货、或当群众演员……现如今,在传统的影视拍摄基础上,影视城还承担着保护逐渐消失的民间民俗文化的责任,力图重现中国近现代社会之原貌。

      沐浴在党的十八大的春风里,焦岗湖影视城又站在一个全新的充满期待和挑战的起点,他们决心在这里打造影视摄制基地、地域艺术窗口、文化创意平台和湿地风光集锦,把更多的精彩奉献给社会。

(通讯员 徐瑞成 记者 刘银昌)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