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奏响民生工程幸福强音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奏响民生工程幸福强音
【字体: 】 发布时间:2012/12/21 6:48:1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凤台县财政局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纪实

  冬天的早晨,寒风薄冰。但是家住桂集镇大冯村蔬菜贩运户王梅香却在5点多就备好蔬菜和摩托三轮车准备出发到几公里外的集市上了,骑着摩托三轮车走在刚修建好的水泥马路上,王梅香心里特别感慨,再也不用为疙瘩路颠簸而发愁了,水泥路修到自家门口,贩运蔬菜比以前多跑了一趟,想到钱比以往多赚了许多,52岁的王梅香不由地唱起了小曲:“一事一议就是好,为民修路又建桥,感谢党的好政策,农民心里真欢喜……”

  其实,大冯村修建的水泥路只是全县“一事一议”民生工程项目中的一个缩影,桂集镇财政所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镇所有“一事一议”民生工程项目都是经过村民代表小组共同商议讨论,统一意见后张榜公示,群众对“一事一议”项目无任何意见后,每位村民自筹资金15元,中央、省、县配套奖补资金共46.67元,“一事一议”项目得到村民们的热情拥护。

  县财政局负责人陈贵刚介绍说,全县“一事一议”涉及十六个乡镇185个村及一个渔场共实施项目186个,其中:农田水利设施56个;道路修建86条;安全饮水2个;环卫设施7个;文化设施5个;其他30个。截止目前已全面完工,完工率达100%,已通过市、县级抽查验收。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是以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为基础的“村内户外”的公益事业建设,主要包括村内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道路修建、植树造林、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环卫设施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等,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充分发挥基层民主,逐步建立以农民出资出劳为主体、政府奖补为引导、社会捐赠为补充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民生工程项目。

  凤台县朱马店镇马大沟小黑河清淤工程就是“一事一议”民生工程项目的受益乡镇,马大沟和小黑河位于凤台县朱马店镇及尚塘乡境内,1986年开挖,水源来自小黑河接港沟上溯到茨淮新河,全长6345米,由于弯道多,阻水严重,加之沟内多处建筑物弃渣未清理及多年淤积,造河水脏且流水不畅,每逢灌溉季节,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今年2月份,该镇政府决定将马大沟、小黑河清淤工程纳入“一事一议”民生工程,进行清淤。

  整治一新的马大沟、小黑河水深底宽、坡面合理、美观实用,在今年水稻生产期间,由于供水充分,水稻长势一直良好,平均亩产千斤以上,农户亩均比去年增收500元以上。五村共增收五百万元以上,实现了民生工程当年投资当年受益,刘古城刘圩村民组59岁老汉刘少朋,今年种了8.39亩糯稻,收了9300斤,每斤1.26元,刚收割就被守在田头商贩全部收购,数着手中一大把新卖的水稻钱,老人兴奋地逢人便说这真是“民生工程结硕果 小黑河变身致富河”。

  从2009年以来,凤台县委县政府秉持着“发展成果与民共享”的人本理念,强力实施民生工程,不断扩面延伸,拓展民生工程覆盖面,“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之花开遍每一个角落,2011年,被省政府授予“民生工程实施先进县”称号。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之年,也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推进深化年,对此,凤台县将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行重视、部署、实施,加强了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推进机制,严格资金管理,各项民生工程有效实施,顺利推进。县成立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民生工作会议,制定了《凤台县2012年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实施方案》,坚持民主决策、筹补结合。

  为规范资金管理,凤台县制定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与规程,特别是在制定《资金使用情况考核暂行办法》的基础上,还制定了资金分项使用管理办法与监管机制,资金统一在县财政局设立专户,做到专项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减少资金周转环节,确保安全高效运行。

  为强力推进“一事一议”项目工程,凤台县还制定了一系列措施进行督促,实行目标考核,把此项工作列入县目标考核范围,强化目标管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密切调度推进;严格督检考评,已组织综合督查考评2次,专项检查8次,专项资金检查2次;及时更新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

(记者 刘银昌 通讯员 高梅)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