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土地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政府越来越开放,大有可为!”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内寒风瑟瑟,43岁的凤阳汉子欧元春却信心满满。
欧元春在广东省中山市灯饰灯具行业干了10多年,但随着那里发展空间逐渐饱和,他也开始寻找发展的新地方。2011年,他听说老家安徽正在发展皖北,便将目光投了回来。欧元春来到亳州后,不仅是正在实施的“南北共建”策略,空间广阔、政策优惠等吸引了他,而且当地正全力打造一个“简单”的政府,这一切都让他感到自己找对了地方。
欧元春告诉记者,他以前每年回家过春节时,看到乡亲们总是喜欢在一起打麻将、推牌九,近几年再回来时,发现很多人都在开始探讨如何做生意,“这说明皖北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在发生转变,这种开放的心态也能让皖北吸引更多的人来投资。”
欧元春的安徽巨鼎有限公司成了最早落户亳芜现代产业园的企业之一。如今,他还扮演起一个特殊角色——“兼职招商局长”。受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的委托,他负责中华(亳州)绿色照明产业园的招商与运营。
“在过去,企业求政府办事,要磕头作揖。现如今,政府部门主动上门服务企业。”欧元春说,这是他所接触到的客商对皖北投资环境的普遍看法。亳州市委常委、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金春龙说,要让企业面对一个“简单”的政府。所谓“简单”,是指职能定位简单,即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保姆式”的服务,包括项目审批、证照办理等,让其安心生产经营。
金春龙介绍,近年来,我省出台实施了皖北振兴一系列政策,“南北共建”,就是根据北方城市发展的需要,将南方城市的资金、干部相对开放的思想与北方城市的资源相结合,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使皖北各地走出一条争先进位、实干兴邦的特色发展之路。
亳芜现代产业园中,芜湖选派了13名干部,亳州选派6名,总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以“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及食品深加工”为主导产业,目前,已引进项目25个,协议投资113亿元。这对亳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来说,无疑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走进亳州技师学院,在实训楼的各间教室里,大批学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进行药材的加工、药物的制作、烹炒等。该校可谓是能给当地人“南北共建”最直观感受的地方,由芜湖市政府援建,总投资1.9亿元,“学生们正在这里学习、实践,毕业后芜湖的企业将直接到学校来进行专场招聘,可以说是芜湖市的一个人才培训基地。”
“南北共建”的模式,同时也出现在了阜阳和宿州。记者在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区看到,这里正呈现出勃勃生机和一片繁忙景象:推土机、运土车来回穿梭,碾压机、铺路车机声隆隆……大片农田正在这里退去,一座座现代化的工业厂房正在迅速崛起。
相比亳芜现代产业园区,阜合现代产业园区更是大手笔。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李炳云告诉记者,结合阜阳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园区确立优先发展家电、机械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据规划,到2016年,该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25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0家,创造就业岗位超过5万个,综合财政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到2020年,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在2016年基础上再翻一番,把园区建设成为阜阳投资创业、安居乐业的最佳区域之一。
(记者 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