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随着一批污水处理设施的建成投入使用,淮南的污水处理能力将上一个新台阶
淮南,淮河出境水质与入境水质持平
淮水奔流,浩浩汤汤。每天,为满足生产生活需要,淮南都要从淮河取水,以滋养这座城市,经过利用后,这些又变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它们的最终归宿还是河流。如果不加净化,污水和废水必然对淮河形成污染。
目前,淮南进入了高温天气,各种用水量急剧加大,与此同时,排出的污水量也剧增。淮南环保局监测数据显示,淮南淮河出境水质与入境水质持平,这其中,污水处理厂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日,记者深入到淮南大型的污水处理厂,现场采访了污水处理厂的运转和建设情况。
第一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10万吨
虽然河流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淮河已无法承载这座城市每日流入的污水。污水处理厂则承担着城市下水的净化功能。
7月18日这个炎热的下午,记者来到淮南首创水务公司第一污水处理厂采访。据介绍,该设施属国务院淮河流域重点治污项目之一,2002年年底建成投入运行,占地逾100亩,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10万吨,服务于淮南市东部地区。
第一污水处理厂坐落于田家庵电厂东的淮河大堤南岸,进入厂区,记者联系上正在进行日常巡检的厂长助理王冰。骄阳似火,而厂区内也没有大树遮阴,巡检人员都暴露在日头下。
王冰先把记者带入中央控制室,以便对污水处理流程有全面的了解。来到污水处理厂进水口,一股异味扑鼻而来。“这些基本上都是生活污水,肯定难闻。”王冰介绍说,处理厂污水来源是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其中有85%是生活污水,而工业废水大都经过了各个工厂自己处理过,两者在城市污水管网中混流。第一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10万吨,现在已接近满负荷生产,各项出水指标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污水进厂的粗、细格栅处,只见漂浮着羽毛、小棍、塑料袋等杂物的灰褐色的污水从管道流进来,一排不断上扬的栅栏缓缓地把污水中的杂物捞起来,堆在一边。随后,清除了漂浮物的水来到了一个带有搅拌器的水池,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就是沉砂池,主要是去除比重大于水的颗粒物,以保证后继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从沉砂池出来的水已经没有了大块的漂浮杂物,工作人员对记者介绍说,这里出来的水只是进行了物理处理,如果说以上两步,是对污水进行“一级处理”的话,那么下面就进入“二级处理”程序,需要对污水中大量的有机物进行生化处理。
记者走进池子一看,发现水里面有不少泥浆,而且已经凝结成絮状,在水里面漂浮着。“这些絮状体叫做‘活性污泥’,这些‘活性污泥’有很强的吸附作用,里面有很多的微生物。当污水来到‘曝气池’时,污水中的有机物就会一下子被这些‘活性污泥’里的微生物给吸附进行生化反应。”工作人员介绍,反应池的活性生物菌种,能“吃掉”污水中含有氮、磷等成分的有机物,沉淀后清水就可以排放出来了,剩余的污泥由泵送入储泥池,然后进入脱水房经机械浓缩脱水后形成泥饼,并外运卫生填埋。
采访过程中,记者又遇到维修班的李振兴正在对机器进行维护,李振兴毕业于安徽工程大学自动化专业,去年初参加工作。李振兴介绍,正常情况下,这里全部是自动化控制。他刚来时,对于一些机箱温度,是用手摸感知个大概,2个月前,厂里配了温度仪,往机箱上一按钮就得到精确的温度值,更方便准确了。李振兴说,在我们的努力下,淮河的污染得以控制,这份工作很有意义。
山南新区污水处理厂:即将进行设备调试
7月18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大通区孔店乡马厂村的山南新区污水处理厂。走进厂区,记者看见西南角低洼处有几位工人正在垒砌一座“小房子”。项目经理胡义平告诉记者,这座“小房子”是污水处理厂的电磁流量仪检查井,用来记录紫外线消毒渠消毒达标后向外排放的水量。随着电磁流量仪检查井的完工,山南新区污水处理厂厂区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包括污水厂办公楼、二沉池、厌氧池及氧化沟、二次提升泵房、配水配泥井、粗格栅及提升泵房、二沉池配水井及污泥泵房、加药间及机修车间、配电房、鼓风机房、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絮凝池及滤池、脱水机房、紫外线消毒渠等建(构)筑物。同时,厂区所有单体设备安装也已基本完成。
“目前,项目正在进行围墙、道路、绿化等室外工程及安装收尾工程施工。”顺着胡义平的手指方向,记者看见骄阳下几台挖掘机正在场地上不停地挥舞“大手”进行场地平整工作,部分路基已被整理得初显规模。在挖掘机的后面,记者看见厂区围墙也已建起大半。“预计本月底进行污水处理厂设备调试,调试合格后,再移交淮南首创水务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运营管理。”胡义平说。
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单位——淮南市山南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山南新区功能定位是淮南市的政治、文化、教育、体育中心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和现代化城市建设样板区,所以山南新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尤为重要。污水处理厂项目是按《淮南市城市总体规划》、《淮南市山南新区分区规划》和《安徽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的要求,于2007年经淮南市发改委批准立项的,并经安徽省和国家发改委审核批准为利用外国政府贷款项目。项目远期总规模20万m3/d,近期10万m3/d,其中一期建设项目5万m3/d。
项目一期用地约4.5公顷,设计日处理污水5万m3/d,配套污水管网51.35公里。该项目按一级A标准设计,采用氧化沟工艺方案,处理后的尾水可用于农业灌溉、河流的补充水源以及市政工业回用水等,污泥经浓缩脱水后外运。建成后的污水处理厂服务面积18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18万人。项目总投资14263.17万元,资金来源包括中央及省市财政4535万元,利用芬兰政府贷款600万欧元,地方自筹资金4852万元。
淮南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目前,全市已建成运行了3座大型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22.5万吨,一些乡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中水利用等减排项目正在建设或即将开工建设,全市污水处理率、管网覆盖率逐年提高。
2012年上半年我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共完成投资4185万元,新建污水管网6.43公里,运营污水处理厂3座,在建污水处理厂2座,在建污水管网工程2项。我市上半年又有2家污水处理厂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分别是毛集实验区污水处理厂和潘集区污水处理厂,这2家污水处理厂分别获得1000万和1500万元国债资金。目前投资计划已经下达。
截止今年6月底,我市达标处理城市污水3249万吨(含凤台县),全市污水处理平均负荷率75.98%,COD削减量为4255吨。
上半年,淮南市公用事业监管中心先后对东、西部40余条道路100公里的污水管网进行了疏通清理,并对部分污水管网因最初设计污水管径较小遇到较大降水时污水溢出的现象,对污水管网进行维修改造,如朝阳东路、洞山东路等路段。重点检查污水窨井盖破损、塌陷等情况,辖区范围内共查出“问题”窨井盖44只,并及时在检查后进行更换、修复工作。对下属7个污水提升泵站作到有垃圾及时清理,设备有问题及时维修,设备完好率均保持在95%以上。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今年,淮南污水处理设施将有一个大的提升:即将运行山南新区污水处理厂项目,解决山南新区污水处置问题;年底前完成八公山污水处理厂中水利用工程;8月底前完成洛涧地区生态环境整治项目污水管网工程、志高动漫园区山北污水管网工程;年内争取完成东西部两个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续建截留污水管网工程;配合上窑镇旧城改造同步建设上窑污水处理厂;做好大建设中污水管网随路建设任务;各县区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进度将加快,包括潘集污水处理厂工程、凤台县21.47公里管网完善工程和凤台县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及污泥处置工程、毛集实验区污水处理厂工程。
待上述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入使用,淮南的污水处理能力将会上一个新台阶。
图一、第一污水处理厂净化设施在运行中。
图二、最终净化后水清澈透明。
图三、工人在修葺山南新区污水处理厂电磁流量仪检查井。
图四、山南新区污水处理厂效果图。
(记者 李 钧 张雪峰 张昌涛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