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是农历正月十六,淮南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又迎来了春运新一波客流高峰,从1月8日算起,2012春运已经走过了大半。在这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春运以它宏大的形式展现了各种表情,在这些表情中我们能看到笑容和欣喜,也能读到无奈和纠结。当日,记者走进春运一线,以一个个表情记录下春运背后的故事。
着急:8000元现金盼失主
一个星期过去了,淮南长途汽车站职工孙以梅在候车大厅捡到的8000元现金,依然保存在车站管理处,静待失主的认领。
2月7日,记者在淮南长途汽车站走访得知,春运期间该站职工发扬雷锋精神,人人争做拾金不昧好榜样,10多天来共捡到手机十多部,目前都已物归原主。其中,职工孙以梅拾到的最大一笔现金8000元,至今未能等到失主。孙以梅告诉记者:今年春运期间的某日,她在候车大厅内巡视,发现一张休息座椅下方的地面上有一个方便袋。看见之后,孙以梅以为这是旅客随手丢弃的垃圾,便俯身把它捡了起来,准备丢到垃圾桶里。结果,孙以梅把这个“垃圾袋”拿起之后,发现里面包裹的竟然都是现金,一数竟有8000元之多。
孙以梅告诉记者:发现这么多钱之后,她当时脑子里一霎间全是空白,过了好一会儿她才返过神来,想到丢了这么多钱,失主肯定急疯了。于是,她当即联系值班室,找同事帮忙一起在车站内寻找失主。但令孙以梅和同事没有想到的是,8000元钱的失主不仅没有找到,而且在若干天后的这段时间里,失主也没有前来找寻。孙以梅说:“希望失主看到报道后,能够把丢失的钱领回去。”
惊喜:服务台里像个小家
包带断了在候车厅里就能缝上,食物凉了微波炉可以免费使用,老人行动不方便有推车可以坐……2月7日,记者在淮南长途汽车站服务台看到,这里有一个房间大小的地方,摆放着微波炉、残疾人用车、行李车、针线、大胶布等,全部提供给乘客免费使用。
“到今天为止,我们准备的两大卷透明胶布全部使用完了,有些乘客提的塑料袋破了、纸盒烂了等都喜欢用大透明胶布粘一粘,不然不好带。”淮南长途汽车站负责服务台工作的职工告诉记者:“我们这里就像一个小家,家当不多且这些小东西平时看不出有什么大用,可到了关键时刻,它们往往能够帮助乘客解决不小的麻烦。”
当天,记者来到淮南火车站,看到候车大厅内也设置了春运服务台,在服务台内配备了暖水瓶、小药箱、针线包等。服务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看着自己的工作能够给旅客带来方便,他们也感到非常满足。
感动:车站里飘动着红马甲
2月7日中午11点左右,淮南火车站,身穿红色马甲的春运志愿者带领着乘客正列队等候8553次列车驶入站台。从大年初三开始,志愿者们已经在这里服务了近半个月了,他们一共30人,均为安徽理工大学的学生。
每天引导乘客上火车,这只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他们还帮助车站进行安检、为乘客提供咨询服务,准备简单的急救药品、帮助乘客提行李等等。凡是有乘客的地方,都能看到红马甲。凌霄同学,是志愿者中唯一的大四学生,他已经连续三年参加志愿服务了,他告诉记者,学校像往年一样,贴出了招志愿者的海报,他也和前两年一样,参与了进来。每天从9点半忙到16点左右,基本是不能休息的,比较辛苦。据带队的淮南西站党委助理员徐饰良介绍,这群大学生在车站要服务到快开学的时候,他们辛勤的劳动在寒风中为乘客们送去了温暖。
敬意:春运期间他们聚少离多
2月7日,记者在火车站看到值班员李敏时,她正在帮助乘客提着行李箱往列车上送。今年,是她参加春运的第20个年头了,从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每年春节她都是在岗位上度过的。李敏告诉记者:她先后担任过客运员、行李员等多种工作。无论是哪一个岗位,春运一到,都得加班加点,没有一天可以休息。春运期间无论风霜雨雪,天寒地冻,他们都得从早上从7点30分开始,连续工作到晚上。李敏说,春节期间,和家人见面的时间很少,有时只能打个短短的电话来缓解一下,不过许多年了,不习惯也被熬习惯了。
候车厅的值班员张琳参加春运时间更长,有20多个年头了。说起春运,她的眼睛模糊了起来,张琳说:20多年来,不光春运,凡是大节小节,几乎没有在家休息的时候。作为一个女儿,她也想春节和父母团聚,以尽孝道;作为妈妈,她也想在节假日陪着孩子逛逛书店、公园。但是,工作的性质又让她没有什么机会这么做。家人的默默支持一直是她工作的动力。如李敏、张琳一样,几乎每一个春运工作者背后都有故事,而故事的最终主题是:服务春运。
(记者 苏国义 陆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