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电信诈骗高发,警方提醒市民注意防范
近期,“猜猜我是谁?”电信诈骗呈高发态势。7月29日,淮南市公安局负责此类案件的刑警部门特别约请本报记者,希望通过媒体提醒市民加强防范。
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民警刘景文给记者介绍一起典型案例:7月8日9时,市民宁先生报案称:7月6日11时许,其接到一个男子打来的电话自称是其江苏老朋友,宁先生当时以为是一个殷姓朋友,闲聊几句后,对方说其现在从东北到合肥了,明天来淮南看宁先生。次日早上8时许,宁先生又接到那个自称“老朋友”的男子的电话,说其在合肥有急事,需要一万元结账,要宁先生急汇钱过去。当天中午10点多,宁先生来到交通银行按照对方提供的转账账号和账户名汇去一万元,几分钟后,对方打电话说还差二百元,于是宁先生又给对方汇去二百元。之后,对方再无音讯。宁先生感觉受骗遂报案。据宁先生提供的情况,犯罪嫌疑人是一男子,40多岁,江苏常州口音。
刘景文警官介绍,最近一段时间,淮南警方连续接到数起此类电话诈骗,给市民财产造成一定损失。刘警官称,电信诈骗有地域集中暴发的特点,这是犯罪集团针对某地电信区号实施诈骗而形成的,除报案的以外,还有一些没报案的,或是犯罪没得逞的,数量并不在少数。此类诈骗主要表现为对方一开口便说“猜猜我是谁”,你一猜,对方就会顺藤摸瓜变成你的“好友”,进而实施诈骗。
刘警官介绍,骗子的招数并不一定很高明,很多情况下,是被骗的人自己说出了自己的某些情况,而被对方利用。所以,接到这样类似不自报家门的电话,说话则要谨慎了。如果对方说自己是你的某个朋友时,千万不要想当然说出一个名字,这样会让自己顺着行骗者的思路,越陷越深,导致上当受骗。
警方提醒,如果接到“猜猜我是谁”的电话时,不要去猜,应直接询问对方姓名;在无法确认对方身份时,可通过第三方亲朋进行核实;可提出见面要求,如对方百般推脱,可以洞察其破绽;当对方说自己遇到突发事件,急需用钱,这时要核实事件的真假,可以向相关办案部门了解,有条件的可以亲自前往或委托亲朋前往事发地。一旦确定对方是骗子,应立即报案。
(记者 张雪峰 实习生 聂星星 许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