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他们的晚年也有了保障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他们的晚年也有了保障
【字体: 】 发布时间:2011/2/24 0:30:5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市委、市政府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体制重要措施下,2000多名计划经济时期的临时工、家属工纳入到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他们的晚年也有了保障

      “感谢党!感谢政府对我们的关怀!”2月23日一大早,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门前鞭炮声声、人头攒动。原来,百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满含激动,将一封大红的感谢信送到了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的手中,表达了2000余位计划经济时期的企业临时工、家属工的感激之情。

      今年69岁的朱宏华老人原来是李二矿的一名家属工,1970年参加工作,直到1993年离岗。由于种种原因,其养老问题一直没有得到保障,加上自己常年体弱多病,一家人的生活相当拮据。2009年5月,原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代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解决国家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内部临时工参加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淮劳社[2009]79号)文件,让像朱宏华这样的老人们看到了曙光,并领到了第一笔养老金。2011年春节前夕,这些老人每人又和企业退休人员一样,领到了增加的一百余元的养老金。朱宏华老人和几个老姐妹一合计,想为市政府、市人社局制作感谢信和牌匾,以表达自己的感激。收到消息的老人们纷纷表示一定要亲自来参加活动,但由于人数过多,老人们只派出了部分代表前来赠送。

      据市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体制,是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的一项重要的措施。这些年,在解决职工养老、灵活就业人员养老、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之后,我市着力解决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家属工、临时工的养老保障问题。将这2000多名计划经济时期的临时工、家属工,纳入到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并随着体系的建立,对他们养老保险待遇也逐步形成良好的机制。他们参保后,在参保的费用上和待遇的享受上,以及退休以后的管理上,参照相关的政策进行调整,并纳入到退休职工管理体系,让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图:老人们将感谢信和牌匾赠送给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

(记者 李舒韵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