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药品“零差率”百姓看病更实惠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药品“零差率”百姓看病更实惠
【字体: 】 发布时间:2011/2/13 23:55:2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自去年9月1日起,淮南市4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开始对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由省统一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统一定价、统一配送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律取消药品加成,按照实际采购价格实行“零利润”销售。目前,该制度正式实施已经有5个多月,这项政策究竟给基层医疗机构带来了哪些变化?群众获得了多少实惠?新春期间,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市民:药价真的降下来了

     “一盒阿奇霉素才卖9块7毛钱,以前要卖14块多。”10日,在三和乡卫生院,大郢村村民汤多朋拿着刚买的药告诉记者,他上次带着孙儿来看病,开的是同样的药,但所交的费用却相差很大,其中阿奇霉素从原来的每盒14元,降为现在的9.7元,降幅达30%;菌必治从原来的每盒4元,降为现在的1.2元,降幅达70%。“药品‘零差率’销售,真是给力,替咱老百姓一下子省了那么多钱。”

      和老汤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姚皋村村民吴玉兰,吴女士因为患有糖尿病,需要长期服用降糖药物,所以她对于药价的变化感受格外深。她告诉记者,她所购买的降糖药物降价此次幅度达37%,平时使用的常用药也都有不小的降幅。“平均每月买药费用就能够为我节省近百元,一年下来可不是个小数目,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药品‘零差率’销售,真是让咱老百姓得了大实惠。”吴女士笑容满面地说。

      在调查走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药价真的降下来了!”不少市民对药品“零差率”都是耳熟能详,纷纷表示实行药物“零差率”销售后,药价比以前便宜了很多。

      医院:门诊量大增生意火

      自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以来,不仅为患者带来了实惠,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量也大幅增加,吸引了更多患者前来问诊。

      10日上午,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个不停,可在三和乡卫生院急诊室记者看到,不大的空间里挤满了就诊的患者。“天气不好,今天来得人还不算特别多,平时光挂吊水的就有60、70人。”当天的值班医生费家勤说。

      三和乡卫生院院长郑义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从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医院就诊病人数量明显增多,日平均就诊人数增加20%,药品销售量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部分病人在发现药价降低后,有意识增加了购买量。“现在附近的居民生了病都爱到我们这进行治疗,这样一来就充分发挥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同时为基层卫生机构提高医疗水平获得很好的机会。”郑院长说。

       卫生部门:做好保障“功课”

      “药品零差率的实质就是药品零利润,此项举措可以有效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市卫生局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药品招标价格平均降幅在30%左右,人均门诊费、住院费同比分别下降32.7%和29.5%。

      为了深入贯彻这一制度,市卫生部门成立了基本药物制度管理组织,由专人负责组织、协调县、区卫生局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指导、监督全市药品集中采购的完成。同时,市卫生部门还对乡镇卫生院药品采购人员及配送人员进行了网上采购培训,让他们及时学会从网上集中采购或配送药品。同时,会同相关部门对相关县区乡镇卫生院的药品购销合同执行情况、药品配送企业配送药品及药品配送回款情况、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集中采购情况、药品零差率销售及“规范药房”建设情况等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上报至省卫生厅。通过检查,提高了试点县、区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对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肯定了他们的工作成绩,同时提出了一些整改意见,促进了我市药品零差率销售工作的稳步进行。

     图一:前来就诊的市民正在仔细阅读药品公示价格。
  图二:虽然天降雨雪,但三和乡卫生院急诊室里依然挤满了就诊的居民。

记者 孙 鸿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