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家,是游子心的方向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家,是游子心的方向
【字体: 】 发布时间:2011/1/24 2:39:1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聚焦春运故事——
家,是游子心的方向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到来,奔波在陌生城市的游子们纷纷踏上返家的旅途,归心似箭的他们此时心中只有一个愿望——团聚。2011年的春运第一天,记者走近返乡游子的身边,倾听他们各自不同的故事。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1月19日是春运的第一天,记者在淮南火车站看到大批的农民工从五湖四海回家,他们大包小行李,拖家带口,虽然辛苦却满脸微笑。

      从深圳回来的朱强在深圳一家电子公司工作,家住八公山的他2007年在淮南娶了妻子,2009年有了宝宝,当时因为刚结婚,朱强便一直在家门口打工,后来朱强所在的公司效益越来越差,为了糊口,他便和在深圳打工的同学联系,在深圳找到一家电子公司,2010年刚过完年,朱强便远赴深圳。“我在深圳一个月3000多元钱,吃住是公司全包,平时买些必需品大概也就花个几百元,每个月大概省下近3000元全存起来,这样一年下来也有3万元的存款。”朱强给记者算了一个他在深圳的收入和支出情况。

      除了所存的3万元,朱强还从仅有的支出里挤出2000元,朱强说,“回家过年肯定要给家人带些东西,1000元给双方的父母,另外1000元给家里亲戚朋友的孩子做压岁钱,这些都是必须的。过年嘛,肯定要花钱的,一年就这一回,应该的。”

      看着朱强盘算着钱的用途时,记者很是感叹这上有老、下有小的艰辛和无奈,可这却是朱强甜蜜的负担。为了能够多赚钱,朱强整整一年没有回家见过父母妻儿,一到节假日,朱强对家的思念便袭上心头,想想父母身体怎样,妻儿在家可好,为了一解思念之苦,朱强的钱包里放的是妻儿的照片,每每想念就到QQ空间里看看孩子的照片,在电脑上和家人视频。得知公司放假很早,朱强从今年1月1日那天开始倒计时,提前10天就买了好火车票,硬是从深圳坐回到淮南,也只是为了省些钱。

      “我没跟家人说具体什么时候到家,就是想给他们一个意外惊喜。在外奔波了一年,在看到家人那一刹那,什么委屈辛苦都没有了。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孩子肯定不认识我了,我要花时时间好好跟孩子亲热亲热。”朱强想到自己的女儿,露出慈爱的笑容。

      一年到头就想家

      在滚滚的农民工春运大潮中,一批大学生返家也成为一道风景线。19日这天,在洛阳上学的张晓雨回到了淮南。刚出火车站的张晓雨一眼便看到在人群中焦急等待的父母,一年没回家,张晓雨的一声呼唤,让妈妈的眼泪如决堤般滑落。

      张晓雨是2009年考入洛阳大学的,张晓雨说,考入大学后,整个人还是很适应那里的生活,看到来到各地的同学都能够自力更生,张晓雨便思考自己赚取生活费,所以在2010年过年时,张晓雨把自己决定暑假不回家的想法告诉了父母,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后,张晓雨回到学校首先找了一份家教,一边上学一边带家教,虽然辛苦,但张晓雨觉得很充实。这样,张晓雨在洛阳整整待了一年。

      “其实这一年的时间,想的最多的就是家,从来没离开过家,就算有什么事也是父母担着,可在外就不一样了,什么事都要自己扛,受到委屈时,恨不得立刻回家,可最后自己都忍下来了,不想让父母担心。”90后的张晓雨经过一年的洗礼显得很成熟,但轻松的一番话却让母亲落下眼泪。

      “带家教也会遇到一些困难,有些学生比较调皮,父母又很宠,所以带起来比较累,还有的父母很不通情理,孩子自身学习基础就差,却认为是我的能力不够,反正各种各样的事情都有,不过后来都被我解决了。我现在带了5份家教,大家相处得非常好。”想着一年来的酸甜苦辣,张晓雨觉得收获很多,从委屈到赞扬,张晓雨显得很骄傲。

      “这次学校放假后,我第一时间就到火车站去买票,可火车站说票全卖完了,我当时就着急了,一年没回到家,我就想快快地回家,便打电话给爸爸,爸爸从淮南这边买的火车票,再用挂号信寄给我的,要不还要等两三天才能回来呢!”张晓雨搂着爸爸笑。

      看着一家其乐融融,记者也被这样的温情所感染。回家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却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含意,春运就像是一次大迁徙,“候鸟们”带着行囊,带着满满的思念,向着家的方向出发。

      把最美好的回忆带回家

      19日,在淮南火车站候车大厅,一对年轻男女坐在候车室的椅子上,正聚精会神地欣赏着数码DV播放的影片,好奇的记者慢慢凑了过去,看到数码DV里播放的是一段新婚夫妇度蜜月时的精彩影片,而片中的男女主人公正是眼前的这对年轻男女。

      在交谈中记者得知,新郎叫汤志宏是山东人,而新娘周倩则是合肥人,两人在淮南同一家公司工作。今年是两人婚后第一次回老家过年,夫妇俩都想带一份特别的礼物送给家人,经过慎重考虑,他们最终选择了蜜月旅行时的数码影片。“这段视频是我们在苏州度蜜月时拍的,对于我们来说,那是我们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把这份最美好的记忆当成礼物带给父母,是希望父母能和我们一起共同分享这份醉人的甜蜜。”

      小夫妻俩还告诉记者,他们一年到头在外工作,除了过年难得回一次家,家中老人天天都在家里念叨,总是担心他们在外面,吃不好,穿不暖。这次把拍摄的影片送给家中二老,除了想把自己最幸福的时光与家人分享外,也是希望老人们在想念他们时,能把影片拿出来放放,这样就好像他们都在家里陪着老人一样,让老人不再感觉孤单。

      一箱衣服装满父子情

      同样是在火车站候车大厅里,一位中年男子面前放着满满一箱子小孩子衣服,很是引人注目。“他为什么带那么多孩子衣服回家?”记者带着疑问走向该男子。

      “这些衣服是带回家,给我儿子穿的。”该男子笑着告诉记者,他叫王程军,来自河南永城,是上海奉贤水洗厂的一位技术工人,这次从上海来到淮南,是为了替企业客户维修出了问题的机器,现在他准备坐火车直接回家过年。王师傅告诉记者,在河南老家,他有两个儿子,大的今年11岁了,小的今年6岁。夫妻俩外出打工后,两个孩子就在家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成了“留守儿童”。

      平时,他和孩子们联系,都是通过电话,只有春节时,他们一家人才能团聚。因此,孩子们总是盼望着春节早点来,早点见到爸爸妈妈。“过了年,大儿子就要念初中了,可他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我这个做父亲的对不住孩子们啊!”王师傅说,他们家生活并不富裕,一家人的日常开销基本上就靠他们夫妻俩在外打工来支撑,一年忙到头,也余不下几个钱,孩子们的衣服基本上都是旧的。

      “大儿子十分懂事,在家里不但帮助爷爷奶奶做事,还帮着带弟弟,平时我打电话回家,大儿子总是告诉我一切都好,让我和他妈在外安心工作,可我知道他们在家过得苦,所以今年过节,我买了许多新衣服回家,想要给孩子们一个惊喜。”王师傅说,虽然行李一多,一路上会很拥挤、不方便,但一想到孩子们看到新衣服时欢喜的表情,便觉得这些都算不了什么了。

  图:春运第一天在外打工的淮南人回家。

记者 孙 鸿 王 玲)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