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寒冬来了,市场冷热不均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寒冬来了,市场冷热不均
【字体: 】 发布时间:2010/12/13 7:01:1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御寒物件紧销 保暖新装受宠
 天冷顾客减少 夜市提前收摊

   “千年极寒”卖点, 火了家居用品

  传闻今年冬季是“千年极寒”,这可乐坏了经营家居用品的商家。什么“暖芯”,“暖被”、“御寒攻略”等传单铺天盖地而来,让消费者也被这种气氛所深深感染。羊毛被、真丝被、天鹅绒被等,成为商家口中的宠儿,价格也是越来越高。不过,消费者却不会吝啬购买高档御寒装备,纷纷慷慨解囊。位于国庆路的一家家居用品商店,仅在12月4日、5日两天时间的销售额,就高达数十万元。该店铺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卖点炒作以来,他家的生意就一直很红火,最近气温又开始下降,商户们都期待着今冬赚个盆满钵满。

  床上用品热销,保暖内衣也不示弱。据龙湖路某大型百货商场统计显示,12月1至8日,仅保暖内衣一项,其销售量就比11月同期上涨了九成多。各色的家居服、羽绒服也被商场早早地摆放到醒目的位置,冬装销售大战正在激情上演中。

  商家提早储备,静待降温来临

  12月8日,记者走访了位于龙湖南路的某家电超市,取暖器早已占据了一楼卖场的显著位置,卖场门口也张贴了许多热销空调机型的宣传海报。虽然不是节假日,但在取暖器销售专柜前,还是有不少市民正在选购,能耗、性价比、售后服务等,均成为市民选购取暖设备所考察的条件。不过,自从12月降温以来,空调的销售量也直线上升,上涨了20%左右。卖场也趁热打铁,抛出一系列优惠措施,更加刺激了市民的购买热情。

  据该家电卖场一位负责人介绍,许多商家纷纷看中“千年极寒”的卖点,早已提前数月备足了货源。随着12月降温以来,空调也开始出现热销。该负责人表示,随着市民的消费心理变化,一些中高端的取暖设备将更受关注,为了保证市民能够买到称心的取暖设备,卖场也已经联系了各个生产厂商,保证市场供应。

  御寒物件紧俏,保暖新装受宠

  抵御寒冬,帽子、手套、耳焐子,加上电热水袋、暖手宝、暖宝宝贴片等取暖物件当然少不了。记者在淮南师范学院门口看到,一些御寒的招牌产品,就成为大学生的最爱。少则几角钱,多则十几元,学生一放学就把附近的精品屋围了个水泄不通。一些学生为了追求个性、时尚,干脆上网寻找御寒装备。

  地板也能当电热毯用?一款即热型木板也成为当下家装界的佼佼者。其主要由微量高科技导电发热涂层,与优质地板基材通过热压复合而成,在地板两端连接220伏交流或直流电源,可让发热涂层立即发热,几分钟便可让地板达到30至40摄氏度。虽然属于高科技产品,但价格却让人咂舌,从400到千余元不等,是普通强化地板的数倍甚至十数倍。尽管如此,由于其加热性能优良,也成为不少家庭御寒的“秘密武器”。

  天冷顾客减少,夜市提前收摊

  进入12月,气温较前段时间似乎一夜“跳水”,随着天气越来越冷,选择晚上外出购物的市民也越来越少。12月7日晚上,记者在商贸文化广场上看到,露天夜市相对于前一两个星期而言萧条了许多,晚上8点半左右,很多摊主都已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天暖的时候通常会营业到10点多,而现在8点多逛夜市的人就比较少了。”卖小饰品的陈女士说。记者了解到,随着气温降低,夜市平时摆卖的许多商品鲜有人前来挑选,为了多赚点钱,许多摊贩都将货物改成了围巾、手套、帽子之类为主。在货物上虽然“应了景”,但消费群体却已缩减,所以并不能让摊贩们真正赚到更多的钱。

  便利难兼防寒,路边生意难做

  随着气温降低,火锅店、饭店的生意火爆起来,而路边摊点则与此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些路边摊点在天暖时以便利、实惠积聚了大量食客,天冷后则生意就变得很难做了。

  每到天黑时分,泉山十字路口附近便会聚集多家摊点。这些就餐点相对于小饭店来说既省去了客多拥挤的麻烦,在收费上又会实惠很多,因此在天气暖和时会吸引不少食客光顾,摊点也时常会经营到凌晨时分,然而最近几天记者看到,虽然这些摊点支起了简易棚子防寒,但晚上的低温还是令不少食客望而却步。由于食客大量减少,这些摊点也都选择了提前收摊。

  骑行群体渐少,单车销量下降

  骑车族是最能反映出天气变化的群体之一。随着近日气温降低,不少骑行族选择了改乘公交出行,而即便仍骑车出行的市民,也都会从头“武装”到脚,做足了防寒措施再出发。在骑车群体渐少的同时,自行车、电动车商家的生意也在同步减少,这些商家正式进入了销售淡季。

  12月8日上午,记者在淮舜路附近一家售卖自行车的店铺内看到,前来挑选自行车的市民寥寥无几。据店内负责人介绍,人在天气寒冷时骑车除了会感到非常冷以外,还会因为手脚不灵活而容易造成事故,因此一到天冷时,自行车、电动车等经营户的生意便会受到直接冲击,许多有买车需要的市民也都会暂时放下买车的念头,等到来年天暖时再买。就拿他家经营状况来说,生意好时一天可以卖出10多辆车,但最近几天每天仅能卖出两三辆车。记者走访多家自行车店和电动车店,所见情况均类似。

  记者的话:虽然时间早已进入冬季,但11月份的持续较高气温却让人丝毫看不出传说中“千年极寒”的影子。就当市民们认为今年会是“暖冬”时,天气在进入12月以后却突然“变脸”,这让市民们感到寒冬真的来了。于是乎,一些取暖设备、羽绒服、床上用品等御寒之物,成了市民们对抗寒冷的“利器”,然而在这些商品热销的同时,一些其他市场领域却因天冷而生意难做……

  图一:各色御寒保暖内衣深受市民喜爱。
  图二:市民正在积极选购取暖设备。

记者 李舒韵 吴 巍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