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美容茶”种满农家院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美容茶”种满农家院
【字体: 】 发布时间:2010/10/25 23:37:5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如今,走在凤台县顾桥镇的大街小巷中,你会看到每户村民的前庭后院中,总会有几棵两米多高的树,上面挂满了淡黄色的花朵和一颗颗果实。这是什么植物?当地的村民会笑呵呵地回答你:这是他们种的“美容茶”,它不但有巨大的药用价值,还有可观的经济价值呢。

      原来,这种植物叫做黄秋葵,又名黄蜀葵,原产非洲,我国主产云、贵、川等地。全草入药,以花、种子药效为强,四季均可应用。黄秋葵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皆可入药,且药性差异不大。素有消肿解毒、清热利湿、健胃补肾等多种功效,尤其以医治肾炎水肿、火烧灼伤、各类肿疮等为佳,可以说黄秋葵浑身都是宝。村民口中的“美容茶”,便是以其叶、茎、花入茶,有生肌、修补组织等功效。

      记者看到,用黄秋葵茎泡出的茶,十分黏稠,且晶莹剔透,入口有淡淡的清香味。然而本市并非黄秋葵产地,那它是如何漂流至此的呢?78岁的顾桥镇村民张厚春道出了其中的原委。张老汉原先患有经常性胃肠炎,久治不愈,在外地打工时,听说黄秋葵专治胃肠炎。于是,张老汉便四下托人购买种子回家种植。2005年秋,张老汉的几株黄秋葵开花了,他每日便以其叶子泡水喝,没事吃几朵花瓣。几个月后,张老汉惊奇的发现自己的胃肠炎没有再犯,听到消息的村民也颇感意外,这株草竟有如此功效!当初只知道黄秋葵能治疗炎症和烧伤,却不知是否有其他的药用价值,于是,张老汉带着他的“宝贝”,请教了当地一位老中医唐立功,想探究黄秋葵的药用价值。

      在参阅了中药大辞典等多部医学书籍后,唐医生发现黄秋葵药用价值极其显著,不仅可以入药,还能口服、入茶、外敷,治疗多种顽疾,在国外更有“绿色人参”之称。从2006年起,唐医生便开始利用黄秋葵的药性,为当地村民治疗各种疑难杂症。2008年,家住缪郢村的陈大妈由于常年肾炎,面黄肿、四肢无力,唐医生以黄秋葵入药,为其开了几个方子后,便赠送其部分种子,回家种植,告知陈大妈基本食用方法。一年后,陈大妈为唐医生送来自己种植的黄秋葵,唐医生竟然没有认出她来。陈大妈不仅消肿了,而且肾炎也得到了根治。2009年秋天,家住刘集乡的刘老汉患有连疮腿,几年间用去了数万元的医疗费也不见好转,身体时常发出阵阵温臭味,让刘老汉只能困于家中。唐医生推荐他用秋葵叶清洗,切碎后加入少量红糖,打成糊状,敷于患处,仅用了四次脓疮就消退了。

      几年间,唐医生利用黄秋葵治愈了数千名患者,于是,他想发动大家一起来种植黄秋葵,有病治病,没病健身。于是,在顾桥镇每户居民家中,你总能在房前屋后找到黄秋葵。唐医生告诉记者,夏末秋初,来到顾桥镇,那如饭碗大小的淡黄色的花朵连成一片,煞是好看。今年初,有亳州来凤台收药的商人,听说了黄秋葵,便想以每公斤90元的价格收购黄秋葵的花朵,其种子、茎叶也在收购的范围。唐医生想以此为契机,在凤台县乃至全市推广种植黄秋葵,实现其经济价值,让村民中口中的“美容茶”,变成致富的“摇钱树”。

  图:唐医生在向街坊邻居介绍黄秋葵的药用价值及食用方法。

(记者 李舒韵 实习生 徐毓婷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