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保姆境界不一般
将辛苦打工挣来的养老金捐给家乡修大堤
9月18日,又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一大早,租房居住在淮南市田家庵区湖滨村的舒城县人王先云老人,与平日一样拎着篮子,出现在龙湖集贸市场,为雇主一家人选购蔬菜,开始了她一天的保姆工作。熟悉她的同行都知道,这位从农村到城里来的68岁老人,梦想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楼房。经过20年打拼,她也终于有了实现梦想的能力。但是,至今老人仍居住在租房内,过着节俭的生活。因为,在她的家乡舒城县桃器乡四圩村,王先云老人是村民们修水坝的希望所在。
地处大庄塘脚下的四圩村,由于塘埂年久失修,年年遇洪水破堤,贫困在王先云老人的心中烙下深深的伤痕:4个儿女读不起书,她借钱为患病离世的丈夫下葬,家中的3间瓦房又破又旧。1990年7月,遭遇强降雨的大庄塘破了堤,洪水将王先云家的3间瓦房冲倒,家中一切被洪水冲得一干二净。伤透心的王先云,带着儿女离开了家乡,来到淮南,靠着农村人吃苦耐劳的精神,给人家做保姆。
在辛勤劳作下,王先云的4个儿女渐渐长大成人,纷纷外出打工,并分别成了家。2000年春节,王先云对儿女们说:“我要挣钱买房,在淮南养老。”打那以后,她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每天不仅给人当保姆,还挤出时间做钟点工。为了梦想,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2003年春天,王先云回到农村老家。这次探亲,让她的计划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么多年过去了,村里大庄塘还是一遇洪水就破堤,村民们吃尽了苦头。这一现实深深触动了这位老人的心。加固大堤和确保大堤遇洪水不破堤,是这个村农民祖祖辈辈的心愿。王先云与儿女们商量后,毅然决定:先帮村里加固大庄塘大堤,改变村里落后面貌,而自己买房养老的事以后再说。于是,她找到了村干部,谈了自己的想法,并当即捐出1.5万元修大堤。村干部面对老人的义举,感动地流下了热泪。为了全村人修大堤的梦想早日实现,回到淮南的王先云又开始忙碌起来。
每当修大堤需要钱时,四圩村的村民就会给王先云挂电话,而这位朴实憨厚的老人就会爽快地答应。68岁的王先云并不是村里最富有的人,但能为家乡修大堤倾尽所有的,只有她一个。面对记者,这位在淮南打拼20年的老人淡淡地说:“我家已捐款5万多元修大堤,损坏的大堤加固一点点在延长……”
在王先云雇主家,雇主罗老先生对记者说:“她在我家做了十几年的保姆,挣的钱早够在家乡造一座属于自己的楼房,但她却把挣的钱捐了出去,令我们十分敬佩。当记者问起她何时盖房或买房养老时,这位善良的老人一笑道:“我还不算老,以后来得及。”望着忙忙碌碌的老人,记者不由从心底生出敬意。
(记者 朱其好 实习生 陈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