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时政新闻 > 王毅:抓住机遇 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两岸经济合作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王毅:抓住机遇 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两岸经济合作
【字体: 】 发布时间:2010/9/1 17:16:2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新华网济南9月1日电(记者王汝堂、刘宝森)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1日出席第十六届鲁台经贸洽谈会时表示,两岸双方应抓住两岸签署框架协议的重要机遇,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两岸经济合作。

  王毅表示,未来一个时期,我们将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思路推进两岸关系。在此过程中,我们将不断排除形形色色的干扰,化解这样那样的疑虑,始终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当前两岸关系的重点仍是进一步深化经济合作。同时,我们也愿意根据两岸民众的需求,加强两岸在文教领域的交流往来,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不久前,两岸顺利签署了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两岸经济关系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进入了互利双赢、合作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两岸双方应抓住两岸签署框架协议的重要机遇,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两岸经济合作。

  第一,以民为本,为民谋利,逐步落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建立了具有两岸特色的综合性经济合作机制,明确了两岸经济关系向正常化、制度化、自由化推进的方向。我们期待协议得以顺利落实。大陆方面已经完成了协议生效的各项程序,只要台湾方面通过两会进行沟通,履行生效条款后,协议即可生效。这将有利于保障双方达成的早期收获计划于明年1月1日起付诸实施,同时也有利于两岸尽早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保障、经济合作及其他相关议题开展磋商。

  按照协议规定,两岸将共同建立经济合作委员会。经合会是两岸双方在两会框架下首次共同组成的工作机构和联系机制,既是两会商谈不断深化的产物,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双方有必要尽快就经合会的成员构成、议事规则等进行充分沟通,形成共识,为今后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提供保障。我们认为,经合会首先应具有鲜明的两岸特色,其设立和运作有必要始终在两会框架下进行。同时,经合会应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其人员构成和具体操作宜务实、灵活、有效,并且能够根据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更重要的是,经合会的运作要坚持平等协商,善意沟通,互惠双赢,公开透明。

  第二,谋求共同发展,实现良性互动,全面提升两岸产业合作水平。两岸产业发展各具优势、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随着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进程逐步推进,我们希望双方抓住机遇,进一步推动有规划指导、有政策支持、有产学研共同参与的新型产业合作模式,加快各产业领域尤其是新兴产业、服务业、以及科技领域的合作,并争取在共同研发、品牌创造等方面取得具体成效,为两岸经济合作开辟新领域、增添新活力。

  第三,遵循市场规律,优化投资环境,积极稳妥推进大陆资本赴台投资。据大陆主管部门统计,自去年6月30日至今,实现赴台投资的大陆企业共50多家,金额为1.33亿美元。相对于过去单向、不平衡的投资格局而言,已经有了一个良好开端。大陆方面将继续鼓励陆资企业赴台投资,并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为企业创造有力条件。希望台湾方面逐步放宽投资领域,完善配套措施,为陆资在台投资经营提供公平合理的环境。相信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将会获得健康有序发展,为台湾的经济和民生做出贡献。

  第四,加强政策指导,推动转型升级,实现台资企业可持续发展。20多年来,台资企业为大陆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自身也获得了充分发展。面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台资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新挑战。我们将加大对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的辅导力度,帮助台资企业扩大内销渠道,鼓励台资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增加附加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责编: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