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时政新闻 > 追忆赵小亭:永远播洒爱的阳光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织密防止添加剂滥用安全网
追忆赵小亭:永远播洒爱的阳光
【字体: 】 发布时间:2010/7/30 13:56:1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遇难前一天,支教大学生赵小亭在给贵定县马场河乡中心小学的学生上课(7月20日摄)。 新华社发

      杰出青年志愿者 山区支教不幸遇难


赵小亭给学生上安全教育课。(资料照片)

      她是一名热心公益的志愿者,放弃假期,不怕艰苦,连续两年参加暑期支教;她是一名阳光开朗的大学生,成绩优秀,关心同学,把大家的琐事挂在心上;她是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省吃俭用,乖巧懂事,总想减轻父母的重担;她是一位年轻的好老师,多才多艺,责任心强……

      她,就是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08级学生赵小亭。

      浅浅的酒窝,圆圆的脸,阳光般温暖的微笑,她叫赵小亭,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08级学生。今年暑假,善良、富有爱心的她,依然像去年一样选择去山区支教,这次去的是条件艰苦的贵州省贵定县马场河乡。但上苍无情,7月21日,赵小亭和队友一行19人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前行时,她被突然滚落的山石击中头部,不幸当场遇难,年仅21岁的生命从此长眠在大山深处。

      爱笑的好同学

      她总是在很远的地方就冲他们微笑,大声地打招呼

      “出事前几秒,我们还互相微笑鼓劲,但是当我再次看到她时,她已经倒在了地上,”当时走在赵小亭前面的队友肖叶清难过地说。

      在大家的印象中,赵小亭是一个阳光、开朗的女孩,她总是在很远的地方就冲他们微笑,大声地打招呼。她喜欢唱歌,不管在班上还是在支教队,她都是大家的“开心果”。她曾告诉同学和朋友们:人要做自己的阳光,像向日葵一样,保持向上的姿势。她热情关心同学,有时热心得像个“大妈”,把大家的生活琐事挂在心上。赵小亭还是副班长,帮班长组织班级活动,协助团支书策划团会。她还先后在院学生会体育部和女生部担任过学生干部,总是忙忙碌碌的。

      支教队的队员们回忆,赵小亭就像大姐一样,不管什么事总想得很周到,每天早晨都会准时叫他们起床,每天中午总是提前去为大家盛饭。出事那天,出门前她特意准备一个包让大家放手机、相机。当医生宣布“小亭走了”的时候,队员们泣不成声:“再也没有小亭叫我们起床了,中午也没有小亭给我们盛饭了,我们知道小亭已经走了……”

      一心想给他人温暖的赵小亭,其实也是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父母都是热水器厂的工人,每月几百元的生活费,她总是省着用。“她爱漂亮,但是很少买漂亮衣服,”肖叶清说,“她父母支持她读研,但她说想早点工作,减轻父母的重担。”

      可爱的好老师

      她总是认真地备课,孩子们都很喜欢她


赵小亭和双胞胎学生在一起。(资料照片)

    7月12日,赵小亭来到了马场河乡中心小学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暑期义务支教。这所学校坐落在大山中,是一所留守儿童学校,尽管是暑假,但山区孩子对知识有强烈渴望,自愿前来学习的很多。

      赵小亭多才多艺,她负责给孩子们上英语课、音乐课和安全教育课。她教课特别认真,在笔记本上工工整整写下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板书也是一笔一画地写。每次上课之前,她会拉上没课的队友当“学生”预讲一遍,让大家给她提意见,然后改进,直到大家一致通过,她才满意地去给学生们上课。在赵小亭的课堂上,学生们听讲格外专注,下课后她又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一起玩耍嬉笑。

      孩子们都很喜欢她,到晚上放学时,很多学生经常迟迟不愿离开,非要和赵小亭老师一起多待一会儿。每次她出去散步,孩子都会跟着去,她就带着孩子们在山间摘花、唱山歌,对着山峰大喊。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和她的关系特别好,每次小亭看到他们总会笑着问:“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啊?”两兄弟都会争相回答:“我是哥哥,我是弟弟!”看见两兄弟可爱的模样,赵小亭总会高兴地上前把他们抱住。

      得知老师出事的噩耗后,年幼的孩子们哭着问:“我们的赵老师还会不会回来?”孩子们围成一圈,唱起赵老师生前教给他们的歌,“你的音符,你的脸,有种无声的语言,教我不退缩要坚持信念,用音符画一个圈经过都会被纪念,我想爱永远会留在你心间……”

      优秀的志愿者

      她的事迹感染了很多学子,她已成为他们的榜样

      去年暑假,赵小亭就参加了赴湖南新邵县坪上镇的“服务新农村暑期社会实践队”,那是她第一次到农村支教。其间,赵小亭和10名大学生队友走访了坪上镇幼儿园、敬老院、新邵二中和小源村等。短短几天,赵小亭就和当地孩子结下深厚的情谊,一些孩子课后悄悄跑到驻地找她。她后来在实践总结中写道:我们懂得了山沟里孩子对知识的渴望,还有家长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

      赵小亭这次支教的马场河中心小学在距县城几十公里的大山中,条件艰苦,没有自来水,支教队员们把两间大教室改造成宿舍,用课桌拼成床铺。她的父母说,女儿早在上一次支教中就体验过这样的艰苦,可她没有退缩,再次来到了需要她的地方。

      赵小亭的事迹感染了很多学子,她已成为他们的榜样。武汉大学校友纷纷在校园BBS留言,怀念这位可敬可爱的党员大学生。一位好友在网上留言说:她总是扮演着给人带来快乐的天使。艺术学系2008级的周同学说:我也参加过两次支教活动,到山区支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特别能理解赵小亭,对她的离去非常悲痛。哲学院学生丰延涛说:志愿者活动与利益无关,支教是一种精神的体现,赵小亭是我们大学生的榜样。短短数日,有10多万网友在网上为赵小亭献花、点歌、留言等,大多数网友称赞她是80后、90后大学生的骄傲和榜样,新时代的大学生一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高尚的理想信念,乐于奉献,勇于担当。

      7月25日,共青团湖北省委追授赵小亭“湖北省杰出大学生志愿者”荣誉称号;26日,中共湖北省委高校工委、湖北省教育厅追授她“湖北省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27日,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追授她“中国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28日,武汉大学决定将赵小亭生前服务的支教队伍正式命名为“武汉大学爱心支教实践队”,号召更多大学生加入志愿者队伍。

(田豆豆 张志峰 杨柳/《人民日报》2010年07月30日06版)


 


 

(责编: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