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吧“实名制”查出了失踪5年的人

6月2日下午5时许,淮南市公安局田家庵分局园南派出所民警在对辖区网吧进行“实名制”登记检查过程中,在一网吧发现一名王姓男子,该男子今年28岁,马鞍山市当涂县大陇乡人。检查中,民警发现其使用的身份证就要到期了,而且十分破旧,随即对此人进行了查询。这一查,令民警大吃一惊,原来资料显示,其家人早在2009年就在马鞍山当地公安机关报案,称王某2005年离家出走后,失踪至今。民警马上向该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汇报,将王某带回派出所,并及时联系了马鞍山当地派出所。
在派出所内,王某一言不发,在民警耐心疏导劝说下,王某才开始慢慢打开话匣。
被父亲责备后立下誓言
2002年,家住马鞍山农村的王某因为家境贫寒,年纪轻轻就在其叔叔的带领下来到淮南市某公司干起了学徒工。身为学徒,那时的工资也只有几百元钱,但王某踏实肯干,又吃住在工地,所以几年下来,也有了一点积蓄,到2005年上半年,已经积攒了5、6千元。但此时都市的网吧、游戏机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也在这个时候走进了王某的生活,很快5、6千元的积蓄在不知不觉中被花了个精光。2005年10月,王某的父亲打来电话,说家里要盖房子,要王某把这几年打工挣来的钱拿回来。已经花光所有钱的王某这时只有口头答应着回到了家。到家后,王某借口到银行取钱又转悠了几天,最终看瞒不掉了,才对父亲说了实话。父亲听说后。十分生气,狠狠训了王某,王某也感到自己对不起家人,心里暗暗发誓:再出去打工,一定要挣很多钱,否则就不回家。
自感誓言没实现 “失踪”5载
很快,王某又来到了淮南,此时王某叔叔的单位因为要流动,叔侄分开了。王某只身一人开始在淮南学起了电焊,当学徒的工资总是很少,王某感到离挣很多钱的目标很遥远,渐渐地就不再和家里联系了,由于他吃苦耐劳,2008年左右,王某工资已经涨到了2、3千元左右。
在出走的这5年间,起初一两年王某很想和家里联系,特别是逢年过节,他总想打个电话,或者回家看看,和父母说说自己在淮南的工作情况。但由于当时自己的工资还不是很高,这样回去是不是会被邻居看不起,会不会达不到父母的期望,一想到这,他就不自觉地断绝了和家人联系的念头。后来时间长了,这种意识竟渐渐成了习惯,等到工资逐渐涨高以后,他每次拿起电话想拨回家时,却总感到浑身不自在。就这样,5年间,他和所有的亲人都断绝了联系。
王某“失踪”后,他的父亲和叔叔多次到淮南等地四处寻找,走遍了大街小巷和其可能打工的工地,但一直没有任何线索和音讯。无奈之下,2009年,其父在马鞍山当地报案,称儿子失踪。其母思儿心切,终日以泪洗面,甚至怀疑儿子是不是误入歧途,被坏人控制了起来。
与母亲通电话泣不成声
6月2日晚,在马鞍山当地派所出的协助下,园南派出所联系到了王某的家人,其家人在万分感谢中表示立即赶到淮南。当晚,园南派出所相关负责人妥善安排了王某的吃住,为他准备了晚饭和休息室,为了防止其他意外,民警整整坐在王某身边看守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其叔叔赶到淮南。在园南派出所,王某的叔叔紧紧握着民警的双手激动地说:“5年了,我们全家人无时无刻不在记挂着他,多亏了你们淮南公安,是你们认真负责,才让我们全家团圆!”。
办理完相关手续后,王某在大家的鼓励下拨通了家里的电话,短暂的沉默后,电话那边的母亲和这边的王某同时都声泪俱下,王某在电话里一直请母亲原谅,并告诉母亲,他一直都很思念家乡和亲人,他会尽快回到家中,看望年迈的双亲。
图:王某打电话给家人时泣不成声。
(记者 陆士宇 通讯员 高晓丹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