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时政新闻 > 长三角城市群:离世界级还有多远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长三角城市群:离世界级还有多远
【字体: 】 发布时间:2010/5/26 0:07:3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酝酿多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日前正式由国务院批准实施。

  作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2009年长三角城市群实现生产总值超过6万亿元,GDP平均增速达11%,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居全国同类之首。

  依据《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众多长三角研究专家表示,随着近年来长三角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化,相信在《规划》的推动下,世界级城市群的实现并不遥远。

  “同城效应”加速长三角城市群联动

  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跨江跨海大桥……近年来,随着长三角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日趋完善,城市群空间布局结构已基本形成,“同城效应”日趋凸显。

  目前,沪宁、沪杭和杭宁三条高速公路,已形成3小时快速交通圈,串联起长三角区域的3个中心城市——上海、南京和杭州,而即将通车的沪宁、沪杭城际铁路则将使长三角城市群崛起为1小时都市群,“同城效应”更加明显。

  “苏通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以及沪崇启大桥的建设,则使长江北岸和杭州湾南岸城市与城市群域的核心贴得更近。”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说,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加速了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步伐,并且由单一的经济一体化向社会、文化、科技、生态等综合性要素的全面一体化发展。

  在《规划》出台之前,长三角两省一市即在制度层面形成了一套协作机制,努力寻求体制与机制上的重大突破。其中包括长三角两省一市省市长会议、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长江三角洲16城市经济协调会、各职能部门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等制度。

  区域内各职能部门更是在经济、金融、旅游、科技、文化、信息等多项专业领域广泛合作,在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统一大市场发展、建设长三角信用体系、实现区域信息资源共享、构建人才市场等方面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每年举行一次的长三角16城市经济协调会已在交通、信息、规划、科技、产权、旅游、港口、通关、人才、“一卡通”共享等多个具体领域进行了区域一体化的试点,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规划》的出台,无疑会对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加速一体化步伐。”郁鸿胜说。

  长三角城市群离世界级还有多远?

  尽管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与世界著名城市群相比,差距仍然存在。

  当今公认的世界级城市群主要有美国的大纽约区、五大湖区、芝加哥区、大洛杉矶区;日本的大东京区、阪神区、名古屋区;英国的伦敦城市群;韩国的首尔区;德国的鲁尔区;法国的巴黎区等。

  “这些地区不仅是各国的经济增长极,其运行机制、发展形态、空间构架等都有值得长三角城市群借鉴的独到之处。”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研究部负责人沈玉芳说。

  在沈玉芳看来,世界级城市群通常有着高效的统筹协调机制,如北美五大湖区城市群,由芝加哥市在2002年牵头成立了“五湖联盟”,每年聚会一次,就产业竞争、污染治理、气候应对等重大问题协调各方利益,确保实现共赢;分工明确的产业协作体系,以发挥城市间的互补性。如大东京地区的港口分工明确、各展所长,千叶为原料输入港,横滨专攻对外贸易,东京主营内贸,川崎为企业输送原材料和制成品。

  “虽然长三角各地也形成了一些协作机制,但由于整体规划一直没有出台,各自为政、产业同构、同质竞争的问题一直存在。”沈玉芳说。

  据不完全统计,在长三角16城市中选择电子信息业为产业发展重点的有12个城市,选择汽车业的有11个,选择石化的有9个。同时,在产业转型方向上也往往不谋而合,比如提出创意经济后,长三角城市群内共建设了11个国家级动漫基地。沈玉芳表示,《规划》出台后,这些问题将有望得到解决。

  此外,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中,粗放型经济仍占有较大比重,各城市经济增长仍基本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生态环境脆弱、水体污染、土壤破坏和固体废弃物堆积等问题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挺进世界级的步伐。

  “当然,随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转型升级,这些问题在未来将得到改观。”南京大学长三角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志彪说。

  长三角崛起需尽快落实《规划》

  在众多专家眼中,《规划》的出台无疑为该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带来重大机遇。

  “当然,仅有《规划》,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郁鸿胜表示,任何一个世界级城市群的崛起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长期的产业积累和城市群内部能量的积聚。

  郁鸿胜建议,长三角地区应抓住《规划》出台的机遇,尽快制定落实方案,并实行规范化、动态化的监督与管理,加大规划的实施力度。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高级经济师周世峰则认为,配合《规划》实施,长三角地区还应加快副中心城市的培育。

  “一个成熟的城市群在中心城市下,往往还有若干个副中心城市,共同带动城市群发展。”周世峰说,上海是长三角最大的中心城市,南京、杭州、苏州、宁波等则为副中心城市,也应加强建设。另外,一些现实基础稍差,但条件优越、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应加大培育力度,“如苏北、浙西,这些地区将是长三角未来的新经济增长极。”

  刘志彪表示,《规划》的具体实施应该和经济转型升级相结合,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整合资源,开展跨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上海以金融、商贸、航运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江苏、浙江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

  此外,郁鸿胜还建议加强跨区域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共保共治,实现绿色增长。“可以根据长三角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实行空间分类管治政策,确保人口、城镇、产业布局合理避让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敏感区。”郁鸿胜说。

(新华社上海5月25日电)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