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生死契约,与子诚阅”。一纸结婚证凝聚着人们对美满婚姻生活的向往。今年的5月1日,不仅是国际劳动节,也是我国首部《婚姻法》正式实施60周年的日子。如今60载春秋走过,《婚姻法》几经修改完善,结婚证的样式和作用也随之不断变化。近日,淮南市民苏正礼向记者展示了他收藏的40余张新中国不同年代的结婚证,透过这些不同时代、不同版本的结婚证,让人真切地感到一种历史的流动,一种时代的变迁。
样式变了:从A4纸到小本子
5月1日,记者来到柏园南村苏先生的家中,苏先生小心地在书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结婚证。苏先生告诉记者,他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收藏结婚证,藏品从上世纪的50年代到现在,几乎涵盖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时代的结婚证。
记者发现,这些结婚证因为时代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特色和风格。在新中国成立初这一时期的结婚证大约有两张A4纸大小,形似“奖状”:正上方是五星和国旗,正下方是一个大红双“喜”字,周围是牡丹、白鸽、稻穗等组成的美丽图案,象征吉祥喜庆、百年好合。中间为男女姓名、性别、年龄。其中“自愿结婚”四个字特别显眼,结婚证的下部是政府印章和当地的区长或乡长签名。到了上世纪60年代,结婚证开始具有明显的“文革”特征,证书顶部正中或左右两侧印有“最高指示”、“毛主席语录”、红旗、五星、毛主席头像是最常见的,落款均为“某某革委会”、“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结婚证的落款变成了“人民政府印”,而结婚证的形式也越变越小巧,并且添加了新人的照片。
苏先生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后,结婚证上新郎、新娘的名字才并列在了一起,并且双方父母、媒人、证婚人的名字都不再出现在结婚证上。到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结婚证开始有了统一的形式,现在的结婚证样式是从2004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的。
作用变了:从纪念品到法律文书
家住田家庵区前锋一村的白大妈,在“文革”时期结婚,如今已是儿孙满堂,他从家里的一个箱子里小心地拿出一张呈长方形的结婚证书。记者看到,他们当年的结婚证书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印着一段毛主席语录,右边是结婚证的主页。白大妈说,当时大家都很看重结婚证,结婚证不仅从法律上保护婚姻,而且也是大家遵守道德的一个标志,同时它还作为婚姻生活的纪念品,见证着夫妻同舟共济的日子。
据白大妈介绍,在上世纪70年代结婚,要先写申请书,而且双方要先在大队开好同意结婚的证明,再到公社民政办公室领取结婚证书。她说,新中国成立之初,在中国的婚姻家庭中,也有强迫、包办、买卖等形式存在,很多妇女生活在不幸之中。《婚姻法》实施后强调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他们夫妻就是在自由恋爱的基础上结婚的。
家住田区铁路新村的刘女士,是今年结的婚,领取的是国家自2004年开始使用的新版结婚证。记者看到,新版结婚证书是一个巴掌大的小本本,印刷很精美,外面还有保护硬盒,不但方便夫妻携带,还可以尽量避免磨损,很是人性化。对结婚证他们都认真地保存着,她告诉记者,如今,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在办理出国手续、财产继承、买卖房屋等多个方面都需要用到结婚证,结婚证不仅是夫妻的婚姻纪念品,更多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文书。
《婚姻法》实施60年:追求自由和幸福的60年
《婚姻法》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一部基本法律,在这部法律实施的60年历史中,它有哪些完善和发展呢?为此,记者采访了我市高校的一些法律专家。
据专家介绍,1950年5月1日,我国颁布实施了第一部《婚姻法》。随后,为了适应社会发展,1980年和2001年,婚姻法曾作了两次较大修改。1950年制定婚姻法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反对封建婚姻,提倡新式婚姻。因此该法第一条开宗明义: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1980年我国第二部婚姻法颁布时,结婚自由已经基本实现,整个社会对婚姻自由已经形成共识。因此,这部法律更加重视离婚自由,第二十五条规定“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2001年的婚姻法修正案在坚持男女平等的前提下,增设了离婚时的家务劳动补偿和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等,还首次在我国的法律当中明确规定了禁止家庭暴力,这体现了对婚姻关系中弱者的特殊保护,特别是对妇女和儿童的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还在维护妇女权益方面作出很多新的法律规定,比如规定了女性在特殊时期男性不得提出离婚。
专家还表示,《婚姻法》的每次制定和修改,无不体现着社会的文明、宽容和进步,纵观《婚姻法》实施60年,最大成就是婚姻越来越自由了,这主要体现在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两个方面。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家庭关系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其60年来的发展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社会60年的发展进步。
图:苏先生收藏的各个时期的结婚证。
(记者 冉韬 实习生 夏飞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