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种植小麦、水稻等仅够维持生活,到如今建基地种草莓每年每亩收入万元左右,大通区孔店乡数百户农民实现了华丽转身——土地流转地生金 大棚草莓别样红


阳春三月,暖阳高照,沐浴在金色阳光中的孔店乡新街草莓基地美不胜收。
一排排鳞次栉比的草莓种植大棚,一畦畦鲜美红嫩已熟待采的草莓,一个个脸露笑容忙碌正酣的采草莓人……让人赏心悦目的一幅幅田园诗画,令双眼不觉一次次陶醉其中。
走在基地宽敞的石子路上,孔店乡党委书记郑福珍几句话便道出了基地的大致模样:2008年一期栽培草莓300余亩,短短一年扩容一倍多,向北增加至800亩!现有种植户216户,年产值约550万元,农户每年每亩可获利万元左右……
建草莓种植基地,实实在在的好处落在了农户身上。3月13日上午,村民闫玉泉和丈夫正在大棚内开心地采摘着草莓,2008年基地初建时,他们夫妇承包了2亩土地进行种植,到次年草莓下市时,夫妇俩共收入2万余元,而在往年他们种植小麦和水稻的收入,像其他许多农户一样仅够维持生活。尝到甜头后,2009年10月份再次种植时,夫妇俩又多承包了3亩地。虽然今年因气候多变致使草莓有所减产,但闫玉泉表示仍能获利4万元以上。
在新街草莓基地,郑福珍向记者算了一笔账:草莓如今每亩可产约4000斤,亩产值1.5-1.8万元,每亩生产费用3000元、钢架大棚投入6000元,当年每亩获利6000-9000元;加上每亩钢架大棚政府补助3000元,实际农户当年每亩获利9000-12000元。此外,每年4月草莓下市至10月开种的间歇,农户还可种植其他蔬果等作物。
每年每亩获利万元左右,这在以前的孔店乡,农户们想都不敢想。据了解,该乡2004年调至大通区管辖之前,全乡以农业为主,经济状况在全市处于比较靠后的水平,如何提高农户们的收入、加快地区的发展,一直是该乡领导干部们苦苦探索的问题。后来,看到不少农户零散地种有草莓,但因形不成规模、缺乏种植技术等而收入微薄,而邻近的长丰县水家湖靠草莓标准化种植早已使农户们脱贫致富,“能否成立草莓种植基地带动农户致富?”孔店乡干部们带着此想法在新街村农户间进行走访,结果许多农户对此表示支持。
2008年,孔店新街草莓基地开始建设,这是作为一个试点基地进行建设的。在建设时,同时注册了淮南市新街瓜果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然后通过合作社实施土地流转,之后利用省江淮分水岭项目资金和市扶贫开发专项资金支持,累计投入216万元进行修生产道路、打灌溉井、平整土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从成都引进新品种“丰香”脱毒草莓苗,先后举办四期草莓标准化栽培生产技术培训班,推广大棚草莓标准化栽培生产技术……
新街村党总支书记沈颂义告诉记者,2008年年初合作社实施土地流转,村干部们前往每家每户进行动员时,部分农户曾因有疑虑而未予配合,但当年年底第一茬草莓上市便带来了丰厚效益,这让“吃螃蟹”的农户们坚定了信心,也让有疑虑的农户们改变了想法。村民闫其良是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农户之一,但在看到他人初种草莓取得收益后,当年年底他便几次找到沈颂义,后来如愿承包了5亩地。
草莓基地得以建成、农户最终受惠,无疑是借了土地流转的东风。合作社以每亩每年600元的租金统一集中土地,之后以同等的租金将土地分散出租给进入基地种草莓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可使种植户的草莓生产集中连片,利于统一品种、技术和管理,从而形成规模化生产、提升市场竞争力。土地流转还一方面使农民自愿地将无力经营或不愿经营的土地及时转让出去,另一方面使部分经营有方、有能力扩大经营规模的农民及时获得相应的土地,有效地解决了“有人无田种,有田无人种”和“多种不能,少种不行”的人地矛盾,最终最大限度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土地流转,还能实现转移劳动力和增收双赢。据了解,专业合作社让近200个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解除了他们外出打工的后顾之忧;同时合作社需劳动力近150人,人均年收入近万元。按照现有的种植条件,农民自己耕种每亩净收入只有510元(不扣除劳动力成本),但在流转后土地租金600元,加上各种良种补助每亩净收入达700余元,净土地收入比流转前每亩增加了40%以上。
47岁的闫其管在外打工十多年,以前在外地企业生产童车的他,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月工资不到1500元,除去吃喝、租房,每年也就挣一万元左右。后来听说要建草莓基地,了解到政府相关扶持政策后,他便打消了继续外出打工的念头,在2008年从合作社承包了4亩地种草莓,一年后便获利5万余元。如今,他的“上班”地点换成了自家的大棚,每天早饭后,他便来到大棚修剪草莓的老叶、病叶,给草莓喷洒营养液,或是采摘成熟的草莓。
“草莓只要成熟了,马上就能卖出去!”过去一家一户零散种植草莓时令人发愁的销路问题,如今再也没有出现过。据了解,新街草莓基地成立了自己的草莓交易市场,市场帮助农户们寻找买家;如今,农户们只要将采好的草莓送到交易市场后,便马上有来自山东、黑龙江等地的客商进行全部收购。
新街草莓基地作为示范点获得成功后,在该基地的带动下,孔店乡现又建立起欢灯、河沿两个基地,三个基地面积达3000亩,共有750余户农民参与进来。如今,该乡仍在不断地大力推动土地流转,继续增加草莓种植基地的数量和面积,3年后全乡草莓种植基地有望达万亩。
迎着和煦的春风走在新街草莓基地的路上,看到的,是成片的承载致富梦想的草莓种植大棚,听到的,是农民们采摘草莓时发出的一声声爽朗的笑声……
土地流转地生金,孔店乡农民正在致富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图一:每个占地一亩的草莓种植大棚整齐排列。
图二:农户将成熟已采的草莓清点装箱
(记者 吴巍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