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法制新闻 > 淮南警花风采世人瞩目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淮南警花风采世人瞩目
【字体: 】 发布时间:2010/1/18 2:04:4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海地的一场特大地震,撼动着中国人民的心。中国维和警察的一举一动都成为了人们瞩目的焦点,他们代表的是中国形象!他们代表的是中国实力!经由全国各级媒体报道,淮南籍维和女警汪雪艳和同伴于13日救出5名被埋者的事迹广为人知……

    “感谢家乡人民对我的关心,我是淮南人民培养出来的、我是淮南市公安局培养出来的。作为一名职业警察来到这里,一方面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一方面是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中国警察、淮南警察的风采。在国内大家都过着幸福的生活,大家应该珍惜这幸福的生活。”1月17日上午10时许,电话机中传来了汪雪艳万里之外的声音,一时间室内鸦雀无声。

      由于电话信号不好,英雄的声音时断时续。通话中,电话自动断开了好几次。通话时,人们仿佛开动了耳腔内的每一个细胞,在空气中捕捉着她说的每一个字。当天来到汪雪艳家中探望的人中,有来自淮南市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文联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也有汪雪艳的朋友和刑警支队反扒大队同事。现场的每一个人都有太多的话想问,大家的关切都汇合为一句话:“汪雪艳你在海地还好吗?千万要保重身体啊。”

     在1月16日新闻联播中出现的她黑了、瘦了

     1月16日,新闻联播中播出了这样一则新闻《中国国际救援队全力搜救海地地震受灾人员》。报道中描述了汪雪艳和同事们救出5名被埋者的详细情况。13日,在地震发生后余震不断的情况下,汪雪艳冒着生命危险冲进废墟。她先是和同事用梯子爬入楼内,然后机智地运用汽车千斤顶撑开了塌下的楼板。仅用1小时40分就救出了5名被掩埋的幸存者,赢得了被救援的国际友人的衷心感谢。面对镜头汪雪艳谦虚而从容地说:“我们不是弱女子,我们是作为维和警察来到这里的。作为一名维和警察,就是在危难的时候去帮助人、去救护人,这是我们最基本的职责。”

      每天守着电视机,雪艳的母亲牛进荣已经好几天没有好好睡过觉了。谈起女儿,她不自觉地就想落泪:“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里,我看见艳子了。她黑了、也瘦了,当时我一阵心酸。说真的,她震后第一次打电话回家,说是第一时间救出了5个人,我心里真有点怨她,怎么不顾自己的安危先去救别人?后来看到电视里被她救的那个小伙子说‘就是这个中国警官救了我。’我这个当妈妈的真为她自豪。”来访的客人纷纷握住老人家的手,安慰着她、祝福着她:“老人家,你的女儿一定会一切平安的。她是我们大家的骄傲。”

      自从海地地震后,顾念家人情绪的汪雪艳每天会不定时地打来电话。所以家里的电话总有人守着。只要电话铃响起,她的家人们总是冲到电话前,一刻也不肯耽误。方传儒先生说:“雪艳是个比较内向的人,就是来了电话也就是简单地报个平安,可是这一声平安对于我们来说值千金。”1月16日中午11时许,汪雪艳给妈妈牛进荣打来电话,细心的牛女士一算,当时海地的时间应该正是深夜。一时间她百感交集:“这都大半夜了,还要忙着震后的救援工作,女儿真是辛苦。”

     因为思念,她的家人一次次从网络上找出16日的新闻联播片段观看。看着日思夜想的汪雪艳黑了、瘦了、憔悴了,他们看一次就要心疼一次。不过他们深知,汪雪艳就是这样一个人——对工作永远是满心的责无旁贷,对亲人的爱总是深埋在心底。

       去海地近4个月她自学法语常看望孤儿

      在17日的电话中,汪雪艳说了这么一句话:“在国内大家都过着幸福的生活,大家应该珍惜这幸福的生活。”儿子方天行深知这句话背后的含义,他说:“为了和妈妈见面,每个礼拜天我都会去王雪艳阿姨的家里和妈妈视频聊天。也是通过妈妈,我才知道海地是一个多么需要和平的国家。妈妈总是感叹我们生活的美好,积极地帮助那里的人民。”

       儿子口中的王雪艳阿姨,是汪雪艳20多年的好友。自从汪雪艳去海地之后,她们每天早上都会相约在网络视频中聊一会。通过她,记者才知道汪雪艳在海地的点点滴滴。

      海地物资极度匮乏,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汪雪艳在海地与一位天津女警住在一起。每天早上她5点多就起床、6点钟出发上班,7点钟才能到达上班地点。随着工作的深入,汪雪艳留心到了海地人民的真实生活,尤其是海地儿童的糟糕境遇。于是,在她的每一个休息日里,她都会和同事们带着自己节省下来的方便面,到当地的一家孤儿院去看望孤儿。她告诉好友王雪艳:“当地的主要食物是豌豆,可是那里的孩子一个礼拜只能吃一次豌豆。看着他们狼吞虎咽地吃着我们送去的食物,我心里非常难过。我想。这个国家太需要和平了。”

       正是这份对海地人民的关怀之情,使得汪雪艳更加努力地工作。法语是当地官方语言之一,为了方便工作,汪雪艳经过自学粗通了这门语言。视频聊天时,关心儿子学习的汪雪艳,总不忘提点儿子的外语。方天行说,每次视频对话中,妈妈总会抽出一小段时间和我用英语对话,有时候还会教我说法语。通过妈妈主动学习法语这件事,我进一步感受到了她对海地的感情,对自己工作的珍惜和尊重。

      听着汪雪艳和方天行的讲述,记者浏览着汪雪艳地震前从海地发回的照片。黝黑的面庞、干练的戎装、照片中的汪雪艳搂着海地孤儿,眼神中饱含着爱意……这位真性情的中国女警,怎么能不叫人敬爱!

       电话、短信、报道关注淮南籍维和女警

       在记者采访的间隙,汪雪艳爱人方传儒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给他打来电话的人,不仅有亲戚、朋友,同事,还有中央电视台、新华社、香港文汇报等媒体的记者朋友。几天来,汪雪艳家人的电话就没断过,方先生说:“我真的很感动,原来有这么多人关心着雪艳。我有一个20多年没联系的同学竟然也给我打来了电话。”

       在汪雪艳母亲牛进荣女士的案头,则摆着15日的《淮河早报》。这是汪雪艳的同事看见了早报关于她的报道,专门给牛女士送来的。送花、发短信、打电话、送报纸,越来越多的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祝福。牛女士的一位老邻居专门跟她说:“我们知道雪艳平安的消息都高兴啊。我们家老头子说,好啊!巾帼英雄!”说得牛女士心中一阵感动,她对记者说汪雪艳过世的父亲要是也听见了这话该有多欣慰。

      结束采访的时候,雪艳家人一个劲地说,一定要通过报道向所有关心汪雪艳的人,表达他们的感谢之情。巧的是,随后记者坐上出租车的时候,听见一位淮南“的姐”这样说:“你可看中央台呢?咱们淮南还有个女英雄在海地呢!她从废墟里面救出了5个人,她就是咱所有中国人的骄傲!” 

    图一:汪雪艳和海地孤儿在一起
    图二:汪雪艳和同事们在一起
    
图三:汪雪艳(左五)与来自各国的同事们和海地孤儿在一起。
    图四:汪雪艳的家人在阅读淮河早报报道《她从废墟中救出5名被埋者》

(记者 李 卉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