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社会新闻 > 这个寒冬,俩大学生的豆浆滋味足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这个寒冬,俩大学生的豆浆滋味足
【字体: 】 发布时间:2009/11/24 0:01:4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青春朝气“熬”出暖暖豆浆

       从11月17日清晨开始,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在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门口多出了一辆专卖豆浆的小推车,车身上还贴有醒目的一行字:大学生创业品牌豆浆。大学生卖豆浆?这豆浆味道怎么样?他们又是怎么想起来要靠小小的豆浆来创业呢?现在,就请众位读者品一品这豆浆的滋味吧。

      别看生意小 创业心思足

     “同学,尝尝热乎乎的花生豆浆和红枣豆浆吧。”“一块钱一杯了啊!健康热豆浆。”在寒冷的冬晨,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07级电子工程系学生詹永贵和李磊两位同学热情地吆喝着。一拨拨准备走进学校的学生被豆浆的香味吸引,在他们的摊位前停了下来。“好嘞,红枣豆浆一杯,给您同学,谢谢惠顾。”每收一份豆浆钱,两个小伙子就麻利地掀开锅盖盛出热豆浆。洁白的折叠吸管、暖黄色的厚纸杯,还有味道浓郁的热豆浆,不难看出,詹永贵和李磊确实在他们的豆浆上花了很多心思。

      今年9月份,正处在实习期的詹永贵和李磊也有着自己的困惑:给别人打工,薪水微薄,不如找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找来找去做什么呢?最终兄弟俩心里一亮有了主意:卖豆浆,人人都要吃早饭,豆浆只要做得好不愁没销路。

      有底气从卖豆浆做起,是因为两人都曾在淮南一家大型豆浆店里打过工。他们告诉记者:“当初我们在店里就是负责做豆浆,怎样选好黄豆,怎样磨,怎样熬,积累了一些经验。从成本角度来说,我们的这一杯豆浆可以赚3角至4角钱。其实,不买这么好的杯子和吸管、不把豆浆熬这么浓,利润的空间可以更大,但是,我们想,要做豆浆就要做好豆浆,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有了特色,以后才能做出品牌。”

      越过困难 迈出第一步

      想起来容易,操作起来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两兄弟开始谁都没敢对家里人说,怕爸爸、妈妈知道了担心,也怕他们不理解。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两位同学从生活费、打工费中硬是节省出了2000多元作为本钱。锅子、煤炉子……用具都买齐了,要开始做小推车了,李磊同学才告诉了他的爸爸。李磊的爸爸只收了钢材钱,在自家店里焊了个推车给儿子。李磊说:“我挺高兴我爸收了我们的钱,这代表他认同了我想做一份事业的决心,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被爸爸当成了大人。”

      11月17日,一切都准备妥当了,李磊和詹永贵凌晨4点就起床开始熬豆浆。其实在16日,他们就去市场买了花生和黄豆,光是洗这些蔬菜就洗了一下午,手冻得又肿又僵。顾不得累,两个大男孩还是信心满满地出发了。第一天出摊,他们一共卖了60杯豆浆。第二天,他们增加了红枣豆浆这个品种,卖出了100多杯豆浆。一天挣几十元,小哥俩却很满足。他们说:“自己挣钱了,我们懂得了很多。比如说珍惜、自豪、信心……未来,我们想做出自己的豆浆品牌。”

      虽然,创业成功与否还要接受市场的考验,但这段创业的经历一定会是他们的人生中一笔无价的财富,他们的青春和朝气就像是暖暖的豆浆——含蓄、实在、暖人。

      图:詹永贵(左)和李磊(右)正在卖豆浆

记者 李卉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