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字体: 】 发布时间:2009/11/11 23:22:5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安理大学子李健威的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全国大赛上获奖

      今年的10月28日至11月1日,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隆重举行。安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李健威同学的作品《基于信息技术的煤矿井下应急救援与交通指挥系统》获得了大赛二等奖。得知自己获奖的那一刻,他与同学、老师分享着喜悦,更拿出手机给远在东北黑龙江的父母发短信报喜。

      参赛作品科技含量高

      11月4日,记者采访了刚刚回到淮南的李健威同学。回首备战“挑战杯”的近12个月,他百感交集也无比自豪:“知道结果的那一刻,我如释重负。能代表学校,参加这场全国大学生的科技盛会,我万分荣幸。我尤其要感谢学校、老师还有父母对我的培养和支持。”

      作为一名精钻专业的大学生,身材高大的李健威同学并不沉默寡言,相反他是沉稳而健谈的。在“挑战杯”上,他固守自己的一方展台,站了3天,向专家、评委详实、条例清晰地解说了自己的作品——《基于信息技术的煤矿井下应急救援与交通指挥系统》。

      这套系统鲜明的3个科学特点,使得李健威脱颖而出。首先,该作品建立了一套具有预警、救援指挥、紧急避险等完整启发式可视化的矿山救援指挥控制体系;其次,建立起了有效的救援或紧急避险路线机制,解决了如何快速、可靠地制定合理的井下救援或紧急避险路线;再次,建立起有效的实时通讯机制,从而可以及时掌握井下救援人员的位置、所遇到的困难等,为救援过程提供人性化通讯条件。

      对于自己的成绩,李健威谦虚地说:“参加的比赛多了,才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己跟别人比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要不断努力,因为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不能安于现状,停滞不前。”

      为了梦想他攻坚克难

      为什么想到要设计这个作品去参赛,李健威说,成为一名煤矿安全技术人员,让矿难的悲剧不再发生,是他童年时就有的梦想。李健威的家乡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就有不少矿井,小时候他也耳闻过矿难的发生。当他报考大学时,就特意选择了安徽理工大学,选择了和煤炭有关的能源安全专业。在大学近4年的学习生涯中,李健威感到,现在国家对煤矿安全越来越重视,国内外对煤矿安全领域的研究也愈发深入,而井下车辆紧急避险和救援与车辆指挥领域,处于多学科交叉点,很值得他去研究。

      为了在“挑战杯”这个平台上展现实力,向梦想迈进一大步。李健威确实付出了很多。半夜一两点,别人睡得正香的时候,正是他整理PPT课件、制作展板、修改课题论述的黄金时段。同时,他还要兼顾课业、考试和班干部的工作。为了更好的完成作品效果,李健威还拿出了自己积攒一年多的奖学金,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到工厂,生产了一台“车载通讯器”。

      奋斗力量来自父母恩师

      李健威告诉记者,创作的过程是艰辛的,他不是没想过放弃。但是一想到老师、父母对他倾注的心血,他心里那股不服输的感觉就上来了。说到这里,李健威对父母和学校的感激溢于言表,他说:“我的家庭很普通,为了培养我,父母独自咽下了生活的苦,从来不对我抱怨半句。大学四年来,老师教给我真知灼见,在攻克技术瓶颈时,给我提意见提建议,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现在,我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都成为了他们的骄傲。我唯有不断努力,才能回报他们给我的爱。”

      对于明天,李健威有着自己的憧憬——考上研究生,做一名钻研科技的煤矿安全技术人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现在的李健威依然枕戈待旦,愿这位有志青年能在未来创造更多的辉煌。

(记者 李 卉)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