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凤台花鼓灯拿到豆腐节开幕式“入场券”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凤台花鼓灯拿到豆腐节开幕式“入场券”
【字体: 】 发布时间:2009/9/11 0:49:5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舞蹈《板凳龙》、《伞头花场》将集中展现“东方芭蕾”的独特神韵

  “所有演员,按三角形队形排列,伴奏起,预备开始……”9月8日上午,当记者来到凤台县花鼓灯艺术团时,40多名演职人员正在团长宋忠洋的指导下,在排练厅内认真而紧张地排练着即将参加第十六届中国豆腐文化节开幕式演出的花鼓灯节目。

      8月末,经过开幕式晚会导演的精挑细选,最终敲定了凤台县花鼓灯艺术团《板凳龙》和《伞头花场》两个节目,这两个节目将代表淮河流域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登上第十六届中国豆腐文化节开幕式正场演出的舞台。“今年表演的这两个节目,都曾经在国家级和省级各种比赛中获得过许多奖项,很能代表我们演员的水平,也能集中展现花鼓灯的艺术特色。”宋忠洋告诉记者,《板凳龙》和《伞头花场》都是花鼓灯中的情趣舞蹈,《板凳龙》这个舞蹈新编大概3年左右,展现的是中华民族龙的精神,舞蹈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可以说是花鼓灯艺术上的一种创新。而传统剧目《伞头花场》已经表演了许多年,这个没有加入任何现代元素的原生态的花鼓灯舞蹈,表达的是老百姓丰收的喜悦。

      尽管已经表演过许多次,而且屡获大奖,但是在获得第十六届中国豆腐文化节开幕式“入场券”后,为了给全市人民奉献出最精彩的演出,这些天,凤台县花鼓灯艺术团的演员还是紧张而刻苦地进行着排练。

      当天上午9点多钟,记者刚一走进艺术团的大门,就听见一阵阵铿锵有力的锣鼓声,走进排练大厅一打听才知道,演员们正在和着伴奏排练花鼓灯舞蹈《板凳龙》。宋团长告诉记者,《板凳龙》这个节目原本时长有7分多钟,但是根据晚会的总体安排,这个节目在当晚的演出中只能保留3分多钟。于是,宋团长按照晚会导演组的意思,对这个节目重新精心进行了编排。为了保证表演的效果,演员们一遍又一遍正在对每个动作进行精打细磨。

      每年中国豆腐文化节之前,都是演员们最紧张和辛苦的时候,自从接到演出任务后,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0出头的演员们平均每天都要排练十几个小时,晚上加班加点也是常事。今年16岁的演员李芬芬是第一次参加中国豆腐文化节的演出,为了拿出最好的表演,这个去年才入团的小演员已经有2个星期没有回家了。她成天吃住在团里,虚心向前辈们请教,由于排练过于紧张,她的旧腰伤复发。团长得知后,本打算另找演员替换她,可是倔强的李芬芬并没有答应。“能够参加中国豆腐文化节的演出,我觉得是一份荣耀,带着腰伤表演虽然不是很舒服,但是这点痛苦我还能克服,我一定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在当晚的表演中表现出最好的水平。”

      采访时,在排练的间隙,记者经常能听到演员们欢快的笑声,虽然排练很辛苦,但是这些对花鼓灯艺术有着执着追求和热爱的演员们,却能够在说说笑笑间忘记所有的辛劳,这也许就是艺术的魅力。

      图:演员认真排练

(记者 张春翔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