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时政新闻 > 胡锦涛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胡锦涛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
【字体: 】 发布时间:2009/9/10 0:39:3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继续探索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
更好把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向前进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9日上午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和实践进行第十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我们要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新的起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开拓创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郑谦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张军扩研究员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讲解,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振兴中华,赶上世界发展潮流,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夙愿。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从此开启了自身发展新的历史纪元。几十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不懈探索和顽强奋斗,经历和战胜种种艰难曲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胡锦涛强调,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实践,可以得出很多重要启示,感受最深的有四点。一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着力探索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和时代发展的条件下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又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规律。我们必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发扬求真务实精神,继续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不懈地探索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不断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三是要坚持加强制度建设,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活力源泉,制度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更加健全、充满活力的制度体系。四是要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着力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要始终从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安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出发,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加强群众工作,加强法制教育,有效应对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问题和挑战,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胡锦涛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进一步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上来。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