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一”前夕,酷爱“红色收藏”的淮南民间人士苏正礼首次向媒体展示了他的特殊藏品——新中国成立前的入党志愿书。
苏正礼先生收藏的这部分入党志愿书大多数集中在1948、1949年。当时,解放战争进入后期,新中国政权就要建立,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了一大批追求进步的人们,他们纷纷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志愿书,期望成为共产党员中的一份子。
这批入党志愿书中,年份最早的是1948年名为卢飞山的同志递交的,封面上印着鲜红的党徽。申请人卢飞山当年31岁,家庭成份是“佃农”,当时是“辽东”省人。苏正礼先生考证,1948年,东北大部分地区已经解放,但那时党员身份还未公开,入党还是保密的事情。申请人卢飞山在入党志愿书内页中的“为什么要加入共产党”的理由中,他填写了“1、愿为人民服务;2、愿迅速解放全中国。”在内页的“候补期中表现情形”一栏,其中有一条他被评价为“自己工作中不论困难多重,能带领群众支援前线部队。”在“候补期转正式讨论结果”中,他被批准“按期转正”。
在另一份1948年底周正堂同志的入党志愿书中,封面上有飘扬着的鲜红的党旗,同时还印着时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同志的头像。这份入党志愿书为当时的“中共安东省委组织部”印制,经考证,当时的安东省在今我国东北与朝鲜接壤的地区。该志愿书封二的入党誓词中印着;“我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诚心诚意为工农劳苦群众服务,为新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干到底,自入党以后,努力工作,实事求是,服从组织,牺牲个人,执行命令,遵守纪律,保守秘密,永不叛党。”宣誓人:周正堂。
还有一份特殊的入党志愿书,是由中共江淮蚌埠市委组织部印制的。申请人王德宣于1949年3月填写,当时蚌埠已经解放。在“家庭成员的政治认识”一栏中,申请人王德宣写道:“母亲和哥哥他们认为(共产党)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现在穷人出头了。”在“你对目前时局认识如何?”一栏中,王德宣写着“蒋介石一定能打倒,我们人民就能得解放自由了。”在介绍人意见中,介绍人认为他“工作很积极,候补期可缩短。”
苏正礼介绍,这些入党志愿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他珍藏着的这些入党志愿书,从实物层面上可以让后人感受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形象,具有永恒的魅力。
(记者 张雪峰 实习生 方芳 龚晶晶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