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鸿)连日来,随着气温持续走低,淮南市救助管理站启动的“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正扎实展开。一项项细致周密的救助措施,一次次深夜街头的主动搜寻,一件件发放到位的御寒物资,为寒冬中的困难群体筑起一道温暖防线。
快速响应,救助网络全覆盖
为应对低温天气,市救助管理站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市区半小时到位、乡村一小时到位”的高效救助机制。同时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救助热线0554-6912345全天畅通,实现“诉求响应不过夜”。
走在淮南街头,细心的市民可以发现,救助引导牌更加醒目,五个街面巡查小组日夜不停地在火车站、商贸街区、桥梁涵洞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巡查。更值得一提的是,救助站创新推行“主动发现+联动响应”模式,联合公安、城管、蓝天救援队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织密了街面救助网络。
精准帮扶,特殊群体获关爱
“我们对不愿入站的遇困人员现场发放御寒物资,并做好后续跟踪服务。”市救助管理站负责同志介绍,针对流浪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他们采取保护性救助措施,充分尊重个人意愿,提供人性化帮扶。
站内救助服务则坚持“分类施策、精准照料”原则。对未成年人、残疾人,协同相关部门劝导护送至救助机构;对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时联系公安机关核查身份并对接精防机构;对突发急病人员,开辟“先救治、后救助”绿色通道;对务工不着、离家走失人员,提供心理辅导与寻亲服务。
物资充足,硬件保障有力度
为确保救助工作落到实处,救助站提前备足棉衣、棉被、方便面、急救药品等御寒物资,并对供暖设施、消防系统进行全面排查检修,从硬件保障上筑牢安全防线。
“感谢你们的帮助,这个冬天不再难熬。”一位刚获得救助的遇困人员感慨道。在寒冬中,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困难群众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社会参与,凝聚救助合力
为进一步扩大行动影响力,市救助管理站还通过电视、报纸、微信等多平台宣传寒冬救助信息,同时发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保安等夜间工作人员的作用,全范围、多渠道及时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凝聚起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救助合力。
据了解,此次“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将持续至2026年3月。市救助管理站负责同志表示,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常态化推进巡查救助工作,动态优化服务举措,全力实现“应救尽救、不漏一人”的目标,让每一位遇困群众都能平安温暖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