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农业农村部门了解到,我市扎实有序推进“三秋”农机化生产,克服天气不利影响,在抢收抢烘的同时加快推进秋耕秋种工作。截至11月11日,全市计划秋播小麦、油菜面积分别为325.48万亩和30万亩,已播种小麦157.55万亩、油菜30万亩,秋种进度为52.76%。
我市强化农机装备,依托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及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大力推动农机装备的更新迭代,截至10月底,全市主要农机具有大中型拖拉机1万台、联合收割机1.59万台、水稻插秧机1.53万台、旋耕整地机6.76万台、播种机1.83万台、机动植保机械2.16万台、烘干机1526台、无人植保机1600余架,通过强化农机装备支撑,不断提升了全市农业生产保障水平。
我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支持作用,持续推进农机“三中心”和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建设,通过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农机服务体系日趋成熟完善,基本实现了农业乡镇全覆盖、耕种管收烘等关键环节全覆盖。针对今年受持续阴雨天气及大风影响,各县区都有水稻倒伏现象,为防止霉变,减少损失,市农业农村部门通过网络和微信公众号等及时发布了全市烘干中心(点)分布和联系方式,协助农户就近开展粮食烘干作业,鼓励县区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广场、村委大院、企业空闲场地等晾晒粮食,倡导社会化烘干服务,确保了秋粮收获质量。
与此同时,为切实保障秋种工作安全、高效开展,市农业农村部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与交通运输、气象、公安、石油石化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三秋”期间天气变化预测,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通过“农机安全操作明白纸”线上线下宣传、农机监理部门“上门送检审”服务和深入烘干中心(点)开展“排隐患、促产能、强保障”行动等,加大农机安全宣传和监管力度,全面织密筑牢农机安全生产防护网。据不完全统计,9月下旬以来,市县两级监理机构开展送检下乡活动10余次,服务农机户近百户;开展事故隐患排查12次,发现并整改事故隐患26处;发放农机安全宣传手册、小红帽、布包等各类材料600余份;检查粮食烘干中心20家,发现并整改各类隐患18处。
(通讯员 刘晓庆 记者 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