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擦亮城市窗口 展示文明形象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擦亮城市窗口 展示文明形象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11/13 10:10:3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擦亮城市窗口 展示文明形象
——全市窗口行业以“绣花”之功推动环境与服务双提升

窗口单位,不仅是办事的窗口、服务的窗口,更是一个展示城市文明的窗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全市窗口行业以“擦亮城市名片、传递文明温度”为己任,以环境优、服务暖、效率高为目标,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品质,实现了环境“颜值”与服务“内涵”的双提升。

高位推动,构建高效创建机制

为凝聚窗口行业创建合力,2021年8月,市创城指挥部设立窗口行业工作组,市总工会、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等单位各司其职、协同推进,形成了“市级统筹、部门联动、行业协同”的工作格局。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市总工会,建立“专项工作周调度、工作进展半月调度”机制,及时召开调度会、推进会、协调会,解决“乱停车、停车难”等难点问题。

全市共确定96个窗口行业实地考察点,涵盖政务大厅、银行网点、通信营业厅、邮政服务点等各类窗口单位。各窗口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挂帅、一线推动,通过常态化调度、专项推进、问题督办等方式,形成“周调度、半月报、月总结”的工作闭环,确保创建任务落地见效。

对标对表,软件硬件比翼齐飞

窗口行业工作组严格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坚持“软硬件同步提升、常态化巩固成效”的工作思路,推动窗口服务全面提质增效。

优化服务环境,提升群众满意度。各窗口单位深入开展“美化、绿化、净化、亮化”综合整治,彻底清理卫生死角,规范服务环境标准,更换不规范、破旧公益广告,补充更新公益广告,在显著位置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海报、禁烟标识等,营造浓厚的文明氛围。全市政务服务大厅推行“一元五端”宣传模式,通过手机、电视、电脑、微信、微博及“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广泛宣传创城内容,使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开展“文明窗口”“微笑之星”等评选活动,激发了从业人员争先创优的热情。  

完善便民设施,打造有温度的服务窗口。全市窗口单位普遍完善无障碍设施,配备便民物品,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岗”,市总工会统一制作并发放志愿者绶带,规范志愿服务形象。部分银行网点和电信营业厅创新设立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为环卫工人、外卖员、老年人等群体提供饮水、休息、充电、应急医药等暖心服务,切实解决“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问题。中国电信洞山营业厅等多家单位依托区位优势,打造集休息、服务、宣传于一体的“户外劳动者服务驿站”,成为文明城市中一道温馨的风景线,让文明成为可感知的温度。

示范引领,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窗口行业不仅是服务的窗口,更是文明的窗口。各窗口单位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发展。

志愿服务融入日常。各窗口单位普遍设立志愿者服务点,志愿者佩戴统一标识,常态化为群众提供咨询引导、帮扶救助等服务。同时,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街头、老旧小区,开展环境整治、文明宣传、交通引导等志愿服务,带动市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每周定期进社区开展共建活动,推动社区环境、设施、管理、素质“四个提升”,延伸文明创建的深度与广度。

党员带头树立标杆。各窗口单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设置“党员示范岗”“文明服务岗”,开展“提质提效、文明服务”创建竞赛活动,推动工作态度、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强化督导,创建点位对标达标

为确保创建工作常态长效,窗口行业工作组建立“明察暗访+督办整改+典型推广”三位一体的督导机制。抽调骨干力量组建督导组,按照新版测评体系要求,开展常态化明察暗访,对发现问题及时通报,下发督办单限期整改。同时,注重典型引路,在各系统内选树一批“模板点位”,通过测评验收、全面复制,推动所有创建点位对标达标,实现“不留空白、不留死角”。

环境更优美、秩序更井然、服务更规范、办事更高效,全市窗口行业以“绣花”之功,实现面貌焕然一新,既提升了城市形象,也增强了市民的幸福感。市民普遍反映,“环境更舒心,服务更贴心,办事更高效”。

(记者 朱庆磊)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