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2125.2元的背后,藏着淮南人的滚烫心意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2125.2元的背后,藏着淮南人的滚烫心意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7/4 9:10:2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记者 李严)7月3日,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该会已将近期收到的2125.2元捐款转赠榕江县灾区,并在官网和微信公众号进行了公示。

“我要给榕江小朋友买好吃的!”7月1日上午,6岁的杨光贤抱着沉甸甸的储蓄罐,在父母陪同下跑进市红十字会。这位从小在志愿服务中“泡大”的孩子,其父母杨同林、李文菊均是全国优秀红十字志愿者。尽管家境清寒,但全家十余年来一直坚持做公益,杨光贤学会的第一句口号是“长大要当志愿者”,最珍视的衣物是那件小小的红马甲。看到父亲手机里洪水淹没家园的画面,他毫不犹豫砸碎储蓄罐,捐出攒了两年的115.2元硬币。

7月1日下午3时,“淮南好人”陈霞匆匆推门而入:“今天是我的‘政治生日’,也是自然生日!”这位照顾瘫痪公公18年、独自伺候患病夫兄的党员,刚安顿好家人便冒暑赶来。20年公益路上,她屡次为灾区倾囊。这次,她将省下的生日开销化作捐款:“心意虽薄,愿榕江亲人早渡难关!”

年轻志愿者穆瑞晨的转账记录是市红会最熟悉的“匿名温暖”。工作以来,凡遇重大灾害,他总第一时间转款500元,随后“消失”——不领证书、不取发票、不留只言片语,此次亦然。志愿者群刚发布榕江灾情,他的捐款已悄然抵达系统。

了解到榕江县的洪灾灾情后,市红十字生命接力志愿服务队也迅速行动,在服务队微信群里发布榕江县受灾消息,队长葛永等带头捐款,队员们纷纷跟上,共计筹集1100元。在外地的志愿者王子勋也通过扫码捐赠奉献爱心。

病退独居的汪淮新拿着7月1日当天的《淮河早报》走进市红十字会。尽管微薄的退休金需承担沉重的医药费用,但他内心深处那份“面对灾情不能袖手旁观”的执着,让他不顾路途遥远,步行数公里前来奉献爱心。捐款数额虽然只有50元,但这份坚持已持续数年。他常说:“我就偏爱阅读报纸,看到同胞遭受苦难,我就难以忍受。”他轻轻摩挲着那份已经泛黄的新闻纸,指尖轻轻划过油墨的字迹,仿佛在抚摸着一份沉甸甸的承诺。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