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严)7月3日,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该会已将近期收到的2125.2元捐款转赠榕江县灾区,并在官网和微信公众号进行了公示。
“我要给榕江小朋友买好吃的!”7月1日上午,6岁的杨光贤抱着沉甸甸的储蓄罐,在父母陪同下跑进市红十字会。这位从小在志愿服务中“泡大”的孩子,其父母杨同林、李文菊均是全国优秀红十字志愿者。尽管家境清寒,但全家十余年来一直坚持做公益,杨光贤学会的第一句口号是“长大要当志愿者”,最珍视的衣物是那件小小的红马甲。看到父亲手机里洪水淹没家园的画面,他毫不犹豫砸碎储蓄罐,捐出攒了两年的115.2元硬币。
7月1日下午3时,“淮南好人”陈霞匆匆推门而入:“今天是我的‘政治生日’,也是自然生日!”这位照顾瘫痪公公18年、独自伺候患病夫兄的党员,刚安顿好家人便冒暑赶来。20年公益路上,她屡次为灾区倾囊。这次,她将省下的生日开销化作捐款:“心意虽薄,愿榕江亲人早渡难关!”
年轻志愿者穆瑞晨的转账记录是市红会最熟悉的“匿名温暖”。工作以来,凡遇重大灾害,他总第一时间转款500元,随后“消失”——不领证书、不取发票、不留只言片语,此次亦然。志愿者群刚发布榕江灾情,他的捐款已悄然抵达系统。
了解到榕江县的洪灾灾情后,市红十字生命接力志愿服务队也迅速行动,在服务队微信群里发布榕江县受灾消息,队长葛永等带头捐款,队员们纷纷跟上,共计筹集1100元。在外地的志愿者王子勋也通过扫码捐赠奉献爱心。
病退独居的汪淮新拿着7月1日当天的《淮河早报》走进市红十字会。尽管微薄的退休金需承担沉重的医药费用,但他内心深处那份“面对灾情不能袖手旁观”的执着,让他不顾路途遥远,步行数公里前来奉献爱心。捐款数额虽然只有50元,但这份坚持已持续数年。他常说:“我就偏爱阅读报纸,看到同胞遭受苦难,我就难以忍受。”他轻轻摩挲着那份已经泛黄的新闻纸,指尖轻轻划过油墨的字迹,仿佛在抚摸着一份沉甸甸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