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时入“立夏” 燕子衔春去 薰风带夏来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时入“立夏” 燕子衔春去 薰风带夏来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5/7 8:58:3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记者 张雪峰) 淮南市气象资料显示,上周淮南气象观测站最低气温13.4℃(4月29日),最高气温35.0℃(5月2日),一周降水量7.5毫米。

今年5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立夏”,迎接“立夏”的还有一场雨,空气湿润了许多,也把气温打压了下去。你看,之前最高气温已达到35℃,这可是“高温”的标准呀!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5月5日-7日交节。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历书说:“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是建立、开始的意思。夏,在古语里是大的意思。元人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为:“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之意,是说春天的植物到这时已经长大了。

气象专家表示,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地理气候资源息息相关,优越的地理气候资源是诞生农耕文明的重要条件。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东边面临太平洋,南边距印度洋很近,两个大洋对我国气候有着深刻影响。夏季,从两个大洋吹来的湿润气团,给东南部地区带来丰沛降水。我国气候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雨热同期,即作物生长的季节也是降水最多的季节,这对作物生长极为有利。“立夏”是夏天的第一个节气,此后世间万物都因温度的升高和降水量的增多而进入最为旺盛的生长期。

我国古代把“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这一节气,可先听到蝼蛄在田间鸣叫,聒噪着夏日的来临;接着,躲藏在地下的蚯蚓也耐不住掘土而出;王瓜的藤蔓开始快速攀爬生长,广袤大地上各类瓜果谢花结果,生机勃勃。

“日高蝉鸣春远去,万物繁茂始立夏。”夏意稍浅,春色犹存,是结束,也是新的开始。“立夏”与暮春从来不可分割,夏的到来,便是春的告别,繁花退却,便是绿荫苍苍。

据市气象台预报,本周我市以多云到晴天气为主,5月8日前后有一次降水天气过程;气温总体起伏不大,5月11日最高气温32℃左右。

具体预报如下:

5月7日,晴,16~28℃;

5月8日,雷阵雨转多云,16~26℃;

5月9日,多云转阴,17~31℃;

5月10日,晴,17~27℃;

5月11日,晴,19~32℃。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