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民俗文化活动堪称七夕文化的“活化石”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民俗文化活动堪称七夕文化的“活化石”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8/9 9:42:3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古往今来,节日千千万万,与爱情相关的也不少,何独七夕节成为最具知名度的“中国情人节”呢?深厚的民众基础是首要条件。譬如,在江苏宜兴有“七夕香桥会”,当天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参与,搭制寓意鹊桥的香桥;广东有“七娘会”,姑娘们精心梳妆打扮,摆上香烛与点心,向织女星祈愿,寄托求得如意郎君的心事。在全国范围内,曾以乞巧最为流行。乞巧又名斗巧,姑娘们比赛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做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的手工。如今,在甘肃西和县仍保留着七夕乞巧民俗。乞巧、山歌、春倌、羊皮扇鼓舞、耍社火等乡土民俗文化活动传承至今,堪称七夕文化的“活化石”。这些民俗,体现了中国人的勤劳智慧,以及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精神。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