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寻宝安徽楚文化博物馆之从葵花缘祥云龙纹铜镜中看隋唐盛世繁华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寻宝安徽楚文化博物馆之从葵花缘祥云龙纹铜镜中看隋唐盛世繁华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3/1 7:09:0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龙腾四海、龙马精神、蛟龙得水、鱼跃龙门……龙年来到,含有“龙”的元素总会让人觉得福气满满,精神振奋。近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来到安徽楚文化博物馆里寻“龙”。

铜镜在古代用途广泛,可照明、可装饰,更可看容貌、正衣冠,本次采访到的这条“龙”名为——葵花缘祥云龙纹铜镜。“这件器物无论是形制还是花纹都可以称得上与众不同。”安徽楚文化博物馆讲解员门欣怡指着葵花缘祥云龙纹铜镜介绍道,“铜镜背面,一条气冲霄汉的单龙布满整个画面,周围祥云缭绕,大有气吞寰宇之势。盘龙卷躯环绕,曲颈回首,对视中点的火焰珠(镜钮),游离飞腾于云雾之中。”细细看来,其精美的纹饰、杰出的工艺,都反映了铜镜高超的制作水平。

门欣怡介绍,以龙纹作为中国古代铜镜上的装饰,是中国铜镜文化的一大特色。龙纹铜镜历时长久,造型多样,构图寓意极富内涵,在中国古代铜镜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据资料记载,最早的龙纹铜镜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变形四龙纹镜堪称这一时期的精品,此外,变形三龙纹镜、透雕龙纹镜、方形龙纹镜都是战国时期的上乘之作。这一时期铜镜上的龙纹形象更多地趋同于同时期流行的青铜器上的蟠螭纹,所以战国时期的龙纹镜一般也称作蟠螭纹镜。西汉前期的龙纹镜仍然保留了蟠螭纹镜的基本构图方式,中晚期的龙纹镜中增添了TLV纹,一般称这类镜子为规矩镜或博局镜,东汉时期的龙纹不再单独出现在铜镜的装饰之上,而是和其他一些相关的吉祥神兽形成组合。

“隋唐,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海纳百川的胸怀,使国力强盛、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因此隋唐铜镜又迎来了发展的高峰阶段。”门欣怡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与之前不同的是,隋唐铜镜形制除圆形外,还出现了方形、葵花形、菱花形等多种形制,当天的采访看到的这款铜镜便为葵花型。唐镜普遍镜体较为厚重,含锡量高,镜钮以半圆形为主,同时出现了兽钮、龟钮等。纹饰种类有四神、生肖、团花、瑞兽、雀绕花枝、对鸟、花卉、盘龙、八卦、万字、人物故事等。

据门欣怡介绍,这一时期的铜镜审美摆脱了两汉以来的神秘怪诞,更接近社会大众现实生活,表现手法也更加多样化。尤其自唐一代开始,龙纹塑造艺术彻底摆脱了前代浅浮雕、粗细线条勾勒的传统手法,龙纹构图不再神秘繁缛,思想内涵不再抽象附会,而是以极为写实的表现手法将龙纹形象具体化、生活化。唐代的龙纹镜多为单体,呈蟠曲状,其姿态既遒劲有力又生动活泼。《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唐天宝三载五月十五日,扬州进水心镜一面,纵横九寸,清莹耀日,背有蟠龙,长三尺四寸五分,势如生动。”白居易《新乐府·百炼镜》:“背有九五飞天龙,人人呼为天子镜。”李白《代美人愁镜二首》:“美人赠此蟠龙之宝镜,烛我金缕之玉衣;时将红袖拂明月,为惜普照之余晖。”从文献记载以及唐代诗人的赞美诗中,都可以看出蟠龙镜在唐代社会中的影响之大。(记者 付莉荣 廖凌云)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