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龙首提梁铜盉里看龙年元素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龙首提梁铜盉里看龙年元素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2/21 7:13:2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龙”一直以来都是吉祥的象征,龙年来到,大家都希望接触到更多的好运和福气。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内馆藏众多,其中也有不少含有“龙”元素的文物,春节期间,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便走进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来寻“龙”!首先隆重登场的这条“龙”便是——龙首提梁铜盉。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讲解员门欣怡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春秋时期的群舒,是指分布在今安徽中部江淮之间的舒、舒庸、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小国集团,其文化特征代表了安徽江淮地区春秋时期独特的文化风貌。

据门欣怡介绍,上世纪以来,舒城、庐江、肥西、寿县等地相继出土了一批春秋时期群舒墓葬遗物,这批器物不仅具有浓郁的群舒地域文化色彩,同时也兼有楚文化风格,充分反映了楚国经营江淮时期与群舒文化的融合并存。“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件就是群舒文化的代表性器物——龙首提梁铜盉。”刚进馆内大厅,门欣怡便指着展柜介绍道,它是春秋时期群舒青铜器,1966年出土于舒城县河口镇许家山。

很多读者此时会问,“盉”究竟是什么?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盉为青铜礼器的一种,在古代主要用来倒水倒酒的器物,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盉,调味也。从皿,禾声。”即是用于调和酒味浓淡的器物,为酒器。青铜盉始见于二里头文化,盛行于商朝晚期至周朝初期,春秋战国时开始出现提梁盉。盉的主要功用是酒器,王国维在《说盉》中称:“盉之为用,在受尊中之酒与玄酒(水)而和之而注之于爵。”意思是说在进行祭祀时,将杯中酒倒入盉中,加以水调味(调节酒的浓淡)。另外,盉也可以当水器,有专家学者表示,这时的盉承担了匜(古代清洗时浇水的用具)的角色。凡祭祀之先,用盉浇水洗手,以示对祖先和神灵的崇敬。

门欣怡说道:“你看这件龙首提梁铜盉,平盖、直口,器盖边沿处置有两个对称的扁平长方形穿钮,扁鼓腹,一端置有一个龙首形流口,龙首上竖立一对圆柱状龙角,龙嘴圆张做流口。”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看到,它的流口大小和我们现在水壶壶口大小差不多,说明它的出水量已经与我们现在的水壶十分接近。据了解,虽然我国早在二里头文化时期就已有青铜盉,但那时的盉流很短,置于器顶。因为这样倒酒很不方便,所以很快就有了更新。现在所见的青铜盉,其流大多斜置于器侧肩部。

与龙首对应的另一侧装饰有镂空扉棱,象征龙尾。扉棱是青铜器上常见的一种装饰,一般为凸出的条状,将器物上连续的图案分割开来,后纯用于器物的装饰。与龙首提梁铜盉同时期出土的其他一些器物,如夔纹四扉棱铜钵等均有扉棱作装饰。

铜盉器身上端置有半圆弧状龙形提梁横跨于器口两侧。器身、龙形提梁及龙首上饰有精巧的纹饰,整件器物看上去大气精美。查阅资料可知,早期的盉为了方便注水,并没有盖,商代以后大多加盖,而且纹饰也变得更加丰富,有鸟形、蛇形、兽形等。

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仔细观察,这件器物下方还有三足,将盉身稳稳托起,便疑惑地问道:“从壶口和提梁等结构我们能够明显看出它是个水壶,但是这三足是做什么用的呢?”门欣怡表示,下方的三个足不仅可以使器物竖立,同时还可以生火,起到温水、温酒的作用。“由此反映出古代人的聪明智慧,现在我们使用的很多东西都是在古人智慧基础上不断更新创造出来的。”(记者 付莉荣 廖凌云)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