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制衣+做鞋”带动“村强+民富”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制衣+做鞋”带动“村强+民富”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12/31 9:16:3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嗒嗒嗒,嗒嗒嗒……”在凤台县桂集镇洼刘村制衣车间里,一阵缝纫机工作的声音跃入耳中。在贫困户刘晓丹的手里,两块布料,画好线,缝纫机轻轻一踩,一件件精美校服的雏形出现在她手中。虽然寒冬已至,但是丝毫不影响桂集镇洼刘村制衣扶贫车间加工点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凤台县桂集镇洼刘村制衣扶贫车间是安徽丽达制衣有限公司阜阳分公司的代加工点,是一家专业从事学生装加工的现代化新型服装企业。2018年2月,通过驻洼刘村扶贫工作队的牵线搭桥,洼刘村村委会与香港丽达集团安徽丽达制衣有限公司阜阳分公司达成协议,成立安徽丽达制衣有限公司阜阳分公司凤台县桂集镇洼刘村制衣扶贫车间。该车间制衣原料由丽达集团供给,成衣由丽达集团直接包装上市,能较好地规避市场风险。目前,车间现有厂房面积630平方米,制衣机器50台,可提供就业岗位80余个。

“我是2018年来这里上班的,家里情况比较困难,父亲肢体四级残疾,三个孩子一个上幼儿园两个上小学,本来在外地打工,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出去是不可能了。我老公现在在周边打零工,我在这里上班,中午小孩子还能到厂里来吃个午饭,午休时回家照顾一下老人,一个月差不多2800块钱,在外面打工差不多。”33岁的刘晓丹一边说一边飞快地翻动着手里的布料。

洼刘村支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个制衣车间订单充足,一年到头都很繁忙,用工量也大,目前带动我们本村务工是30余人,人均月工资2400元左右。车间对本村群众进行免费培训,优先吸纳贫困群众就业上岗,技术个人保底工资1650元,等技术熟练了,基本上都能拿到3000元,还有一些劳动能力稍弱的贫困劳动力,我们也尽量安排保洁等岗位,一个月也能有千把元的收入。

今年56岁的贫困户李文月是制衣车间里的一名勤杂工,平时负责收拾边角料,搞搞保洁等,每月1200元收入。“我没怎么上过学,身体也不是太好,一辈子也没出去打过工,没想到五六十岁了还能在家门口上班拿工资,他们车间刚开始招工的时候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了名,没想到还真让我上班了,真是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李文月一提到上班就美滋滋地笑起来。

在丽达制衣车间的对面是安徽中凌鞋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经营范围包括鞋底、鞋内底、鞋中底、皮鞋制造、加工、线上线下销售等业务。

“有了‘扶贫工厂’,不出村就能就业,既增加了收入,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日子越过越好了,我现在技术熟练了,每个月能拿两三千块钱,等孩子再大些我们家就能致富了。”洼刘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韩立勤说。

“这两个车间用房是以前洼刘村闲置的14间闲置校舍改造而成,在洼刘村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共同努力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引进了两家公司,丽达制衣车间租金第一年为6万元,逐年递增3000元,中凌鞋业每年付租金1.5万元,逐年递增1000元,进一步壮大了我们的村集体经济。目前两个车间运营的都比较好,成功带动了附近近100名群众就业,更大大激发我们贫困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正逐渐成为洼刘村乃至桂集镇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迈进的桥头堡和先锋队。”凤台县桂集镇党委负责人说。(记者 周莹莹 通讯员 贾运良)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