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月圆中秋,让传统文化更有韵味更具“流行范儿”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月圆中秋,让传统文化更有韵味更具“流行范儿”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9/22 6:45:3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月是中秋明,情是中秋浓。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即将到来。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早在《周礼》一书中,就有“中秋”一词。《唐书太宗记》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北宋时期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至明清时,中秋节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诸如中秋等传统节日,历来也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月圆之时,汉族“摸秋”,湖南侗族“偷月亮菜”,傣族“拜月”,苗族“跳月”,台湾高山族“托球舞”……各地区、各民族过节的习俗就异趣纷呈,也已经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中华民族中秋节的文化多样性。这既是文化积淀形成的民族文化心理,也是文化认同的深层心理元素。

“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是中秋节的固有习俗。中秋传统文化离不开溯本求源,去追寻那质朴的价值源头,从环环相扣的文化链条中,了解中秋节所承载的文明成果沉淀和习惯固化表达,从而继承最本真的文化精神和道德价值。将月饼放在中秋节文化环境中,就不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让它充当精神的载体。

“互联网+”文化,传统文化更具“流行范儿”。互联网与文化有着天然的黏合力,中秋节与“互联网+”就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比如,在中秋佳节到来之际,许多百年老店就纷纷在网上推出“抢月饼红包”等活动;各种“线上过中秋”的平台网站也点燃了人们参与庆祝节日的热情……借助“互联网+”,中秋节变得更有味道,中华传统文化也在“古今”之间获得了更大的张力。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

月圆中秋,让传统文化更有韵味更具“流行范儿”。一个民族的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处身新时代,在皓月当空、饼香四溢、亲人团聚的时刻,中秋佳节所承载的传统文化韵味也在人们心中升腾而起。浓郁了“获得感”,增强了文化自信,在筑梦中国道路上中华儿女也将续写新的精彩。 (秦平)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