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舌尖上的幸福变迁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舌尖上的幸福变迁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10/15 10:50:5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的父母亲生于解放前。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匮乏,粮食短缺,吃饭是个大难题,家家户户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粮食不够吃,于是四处找野菜,至今母亲还对荠菜、野苋菜、榆钱叶等野菜如数家珍。当时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每顿饭都能吃得饱饱的。

1953年,我国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1955年开始发行粮票,中国开始进入票证时代。记得我小时候,买什么都需要票,只有父亲一个是城镇户口,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那时,一个好的当家人不仅要精打细算着每月微薄的工资如何养活一家几口人,还要精心管理如何使用一个月内的各种票证。

肉,平时吃不上,吃的基本上是白菜、土豆和萝卜这老三样蔬菜。每年家里还要腌酱豆、腊菜和萝卜,以备没新鲜蔬菜吃时能救急。我们平时最盼望的就是能吃到豆制品,这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美味佳肴了。清晨,我们拿着豆制品票老早去供应点排队,老豆腐和干子便宜些,有时排到跟前却卖完了,只有悻悻而归。到粮站买粮时,首先要出示粮油供应证来“验明正身”,粮站人员会在“粮本子”上做上购买记录。米、面和油都有不同等级不同价格的。印象最深的就是面粉了,有富强粉、建设粉和标准粉三个等级。富强粉是最好的,因出粉率为60%-70%,故俗称“七〇粉”;建设粉次之,出粉率在73%-75%,故俗称“七五粉”。标准粉出粉率最高,可达82%-85%,故俗称“八五粉”。“八五粉”价格最便宜,我们当时只有选它。即便如此,因为家里只有父亲一个人的粮食,根本不够我们全家吃,于是父亲到处托人买高价粮。

那时最盼望过年。一进入腊月,家里所有人都要开始忙起来了。父母亲会上街破天荒地买一回肉,会把家里喂养的鸡杀几只。我们最想吃的零食就是馓子了。父母亲把炸撒子当作一件神圣的事情,在灶台点上香,在神灵面前祷告一番后,和好面等面饧好就开始炸馓子了。我们小孩子在旁边不能嘻嘻哈哈,不能讲不敬的话。炸好的馓子可以吃到出了正月。

改革开放初期,粮食供应仍然紧张,一般人家虽已饿不着,但也吃不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粮食、猪肉、食用油等商品日益丰富起来。1993年国家宣布取消粮票和油票。从此,伴随城镇居民的票证完成了历史使命。我家的日子也渐渐开始好起来,大米、白面渐渐成为主角,蛋禽、肉类也经常端上了餐桌。人们从“吃不饱”到“吃得饱”,完成一大步的跨越,餐桌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盛。

这时候,意大利比萨、日本料理、韩国烧烤也纷纷进军中国,人们不出国门便能吃遍世界。我家孩子小时候也经常到麦当劳、肯德基吃上几回。大街小巷各种档次和风味的饭店随处可见,家里来同学朋友了,也都是到饭店解决。每年除夕,我们姊妹几个小家庭照惯例都要聚到父母亲那儿。我们不想让父母太劳累,都是到饭店吃年夜饭。

进入21世纪,吃好了之后又吃出了新问题,“三高”与肥胖人群持续增多。人们又开始寻求健康饮食,开始由“吃得饱”转变为“吃得好”,绿色、新鲜、营养成为新的关键词。以往被视为美味佳肴的鸡鸭鱼肉已不再是人们的必点菜,之前因粮食短缺而用来充饥的粗粮、野菜却成为健康食品,又回到餐桌上。

如今,饮食不仅作为日常所需能量的补给,更是作为一种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生活方式。人们从“吃不上”到“吃不饱”到“吃得饱”再到现在的“吃得好”“吃得健康”,这舌尖上的幸福变迁印证着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创新进取的执着追求,印证着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时代在飞速发展,改革开放的脚步不会停下。进入新时代,我们的幸福感会依然继续在舌尖上流转。同样,这样的幸福依然继续需要我们用奋斗去实现。(段昌富)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